[实用新型]一种梁柱搬运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2910.7 | 申请日: | 2015-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蒋恒樟;李伟;黄正建;戴亦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经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3/12 | 分类号: | B66D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柱 搬运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设搬运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梁柱搬运车。
背景技术
房屋建设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一些长的柱形材料,而这些长的梁柱材料一般比较重,尤其是一些150kg—300kg之间的梁柱材料,人力搬运非常困难。现阶段,在一些大的房屋建设工地一般有塔吊,而一些小的房屋建设工地没有塔吊,又没有一种专门搬运重量在150kg—300kg之间的梁柱材料的工具,使得搬运困难,效率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梁柱搬运车,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搬运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梁柱搬运车,包括第一支撑轮组、第二支撑轮组、横梁及抱钳,所述第一支撑轮组与第二支撑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轮组由前支撑轮、后支撑轮及支架构成,所述前支撑轮和后支撑轮按同一滚动方向设置在支架的底部;所述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轮组的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轮组的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横梁的中部设置有垂直的通孔,所述横梁的上方还设置有吊装架,所述吊装架上设置有与通孔垂直相对的拉升装置;所述抱钳由圆弧形的左钳口和右钳口构成,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活动铰接,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成型有支杆。
所述拉升装置为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拉升索穿过通孔与支杆的外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轮组的支架和第二支撑轮组的支架上设置有加固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拉升装置能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轻松搬起150KG—300KG之间的梁柱材料,使用方便,搬运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抱钳及拉升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梁柱搬运车,包括第一支撑轮组1、第二支撑轮组2、横梁3及抱钳4,所述第一支撑轮组1与第二支撑轮组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轮组1由前支撑轮11、后支撑轮12及支架13构成,所述前支撑轮11和后支撑轮12按同一滚动方向设置在支架13的底部;所述横梁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轮组1的支架13的顶端连接,所述横梁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轮组2的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横梁3的中部设置有垂直的通孔31,所述横梁3的上方还设置有吊装架32,所述吊装架32上设置有与通孔31垂直相对的拉升装置33;所述抱钳4由圆弧形的左钳口41和右钳口42构成,所述左钳口41和右钳口42活动铰接,所述左钳口41和右钳口42成型有支杆43。
为了能轻松搬起比较重的梁柱材料,所述拉升装置33优选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拉升索34穿过通孔31与支杆43的外端连接。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搬运重物时结构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支撑轮组1的支架13和第二支撑轮组2的支架上设置有加固板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手拉葫芦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经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经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2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公路桥梁钢绞线张拉用千斤顶
- 下一篇:搬运酒坛用的夹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