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锅炉用一次风螺旋导相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1947.8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洪福 |
| 主分类号: | F23C7/02 | 分类号: | F23C7/02;F23L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娄华 |
| 地址: | 124221 辽宁省盘锦市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锅炉 一次 螺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用一次风螺旋导相装置,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粉锅炉事故机率较多的是炉膛熄火,其次是烧喷口。究其根本,无非是着火延时,造成熄火;着火提前,烧喷嘴。
经多年观察与研究,申请人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设备制造厂的喷口流速的选择有误,而是现场管道采用了对称布置的方式,几十年一贯制。究其根本,是一次风在流经管道进入燃烧器前,由于离心力的原因,一次风的风粉出现分离,形成浓淡两个部分,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拐弯后的弯头外侧粉多风少,可称为浓相,而内侧则风多粉少,可称为淡相(详见附图1,一次风断面动力场示意图)。由于四角布置喷燃器出口气流按炉膛中心逆时针方相旋转,所以1#角和2#角的气流贴近中心的是淡相,而3#角和4#角的气流贴近中心的是浓相。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出,熄火、烧喷口问题的根本在于:1#角和2#角一次风气流相火侧根部卷吸高温烟气时,由于气流风多粉少,着火不稳定,而3#角和4#角一次风气流相火侧根部卷吸高温烟气时,由于气流粉多风少,着火稳定,甚至提前着火,致喷口损坏。
几十年来,该领域从业人员也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尚未看到有根本性的突破。熄火、烧喷口这对矛盾仍旧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用一次风螺旋导相装置,采用螺旋状隔板将气流的浓相、淡相导流到希望的相位,能达到既有利于稳定着火、又避免烧毁喷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燃煤锅炉用一次风螺旋导相装置,与一次风管的离心弯头连接,所述螺旋导相装置包括管道及管道内部的螺旋状隔板,所述螺旋状隔板将进口气流导流转相90°至180°。
优选地,所述螺旋状隔板将进口气流导流转相90°或者180°。其中,将导流转相90°作为A型,导流转相180°作为B型。使用A型时,一次风口均呈现浓相在上、淡相在下的状态,此时既保证了着火,又避免烧喷口;使用B型时,一次风口呈现浓相在相火侧、淡相在背火侧的状态,此时用于克服着火不稳定的情况。
所述螺旋状隔板的末端且沿气流出口方相上加装平板状定相隔板,平板状定相隔板可防止螺旋惯性破坏一次风的刚度。所述平板状定相隔板的放置相位与螺旋状隔板的末端一致,即A型导相装置出口的平板状定相隔板呈水平状态,B型导相装置出口的平板状定相隔板呈竖直状态。
所述螺旋导相装置,其管道的外径比一次风管的外径大15%-20%,可减少气流阻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将气流的浓相、淡相导流到希望的相位,并且可根据现场的需要将气流导流转相至相应的角度(90°至180°),如导流转相90°时,一次风口均呈现浓相在上、淡相在下的状态,此时既保证了着火,又避免烧喷口;导流转相180°时,一次风口呈现浓相在相火侧、淡相在背火侧的状态,此时用于克服着火不稳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次风断面动力场示意图。
图2为A型螺旋导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装在A型螺旋导相装置上的平板状定相隔板的侧向视图。
图4为B型螺旋导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装在B型螺旋导相装置上的平板状定相隔板的侧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燃煤锅炉用一次风螺旋导相装置,与一次风管的离心弯头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螺旋导相装置为A型螺旋导相装置,其包括管道及管道内部的螺旋状隔板,所述螺旋状隔板将进口气流导流转相90°。
所述螺旋状隔板的末端且沿气流出口相位上加装平板状定相隔板,如图3所示,所述平板状定相隔板的放置相位与螺旋状隔板的末端一致。
所述螺旋导相装置,其管道的外径比一次风管的外径大15%-20%。
实施例二
燃煤锅炉用一次风螺旋导相装置,与一次风管的离心弯头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螺旋导相装置为B型螺旋导相装置,其包括管道及管道内部的螺旋状隔板,所述螺旋状隔板将进口气流导流转相180°。
所述螺旋状隔板的末端且沿气流出口方向上加装平板状定相隔板1,如图5所示,所述平板状定相隔板的放置相位与螺旋状隔板的末端一致。
所述螺旋导相装置,其管道的外径比一次风管的外径大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洪福,未经高洪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19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 下一篇:生物质气化炉智能燃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