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1742.X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1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崔宽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7/50 | 分类号: | A47C7/5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折叠椅的使用量变得越来越多,它在收折存放的时候,可以节省大量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方便了运输。现有市场上的折叠椅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为支撑脚相互交叉的,该种折叠椅的支撑脚长度一致,在折叠后,支撑脚形成错位,造成视觉上的长短不一,为此出现了一种支撑脚长度不同的折叠椅,该折叠椅的一个支撑脚使用伸缩管,可是现在使用的这种支撑管采用圆管,用于实现其伸缩定位的弹性件为由铁线折弯形成,具体参考说明附图图1、图2,这种铁线与圆管的支撑面很小,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滑动,使其失去作用,造成支撑管虽然可以完成伸缩的功能,但无法完成定位的功能,导致该折叠椅功能丧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使用者坐上该折叠椅可能存在摔倒的危险,给使用者带来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椅,该折叠椅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折叠椅,包括坐板和与坐板底部相铰接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中部与第二支撑脚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一对伸缩杆和设于两伸缩杆间的横杆;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管脚和套设在第一管脚内的第二管脚;所述第二管脚为由圆弧段和平面段组成的D型管,第二管脚的圆弧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着第二管脚的平面段;所述第二管脚内设置有呈“7”字形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段与第二管脚的平面段接触配合,所述弹性片的另一段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第一管脚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脚外周还套设有一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套与第一管脚间嵌设有穿过第三通孔的按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坐板底部固定联接有一对L型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均与一L型连接件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一对竖杆和设于两竖杆间的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将原有伸缩固定用的点线接触配合的模式改成面接触配合,大大的提高了稳定性,排除了该种折叠椅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使用者提供一把安全的折叠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该折叠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椅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椅收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脚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脚的局部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管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细节描述中,组件符号会标示在随附的图示中成为其中的一部份,并且以可实行该实施例之特定范例描述方式来表示。这类实施例会说明足够的细节促使该领域的一般技艺人士得以具以实施。阅者须了解到本实用新型中亦可利用其他的实施例或是在不悖离所述实施例的前提下作出结构性、逻辑性、及电性上的改变。因此,下文之细节描述将不欲被视为是一种限定,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实施例将由权利要求范围来加以界定。
请参考说明书附图图3~图8,一种折叠椅100,包括坐板10和与坐板10底部相铰接的第一支撑脚20和第二支撑脚70,所述第一支撑脚20中部与第二支撑脚70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脚20包括一对伸缩杆21和设于两伸缩杆21间的横杆22;所述伸缩杆21包括第一管脚211和套设在第一管脚211内的第二管脚212;所述第二管脚212为由圆弧段213和平面段214组成的D型管,请参考说明书附图图7;第二管脚212的圆弧段21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5,所述第一通孔215正对着第二管脚212的平面段214,也就是说,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第二管脚的平面段相垂直,请参考说明书附图图7;所述第二管脚212内设置有呈“7”字形的弹性片30,请参考说明书附图图6、图8;所述弹性片30的一段与第二管脚212的平面段214接触配合,更具体的说是面接触的配合,弹性片与第二管脚的平面段的配合部分均与其相接触,所述弹性片30的另一段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通孔215相配合的凸起部31;所述第一管脚211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215、凸起部3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1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