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埋线美容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1408.4 | 申请日: | 2015-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波;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海波;丁平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美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针,具体涉及埋线美容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美容针为一非封闭的圆环形或弧形针体,针体一端为针尖,另一端设有针柄,针尖处设有提升固定线穿入孔。利用上述美容针在对脸部、臀部或者胸部进行美容手术时,切口为微创切口,可保持胸部外形美观、完整,且无异物感,可充分保证胸部上或臀部及脸部无疤痕。但是现有的美容针的针孔通常为封闭型针孔,提升固定线穿入针孔以后进行手术,当手术结束后,美容针带着提升固定线从一端穿出,需将提升固定线剪断,再将外露的提升固定线埋入皮肤,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次数和难度,而且加大了客户的疼痛感。
因此,现有的美容针存在针孔增加了操作的次数和难度以及加大了客户的疼痛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美容针存在针孔增加了操作的次数和难度以及加大了客户的疼痛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埋线美容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呈直线圆柱状,所述针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扁平夹持部,其中一端的所述扁平夹持部上设有第一针孔,所述第一针孔为侧面敞口状,由四分之三圆孔结构的穿线部和与所述穿线部倾斜接通的导线豁口组成。
在上述方案中,相对于所述扁平夹持部的侧面方向,所述导线豁口与所述穿线部之间的倾斜夹角为45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针体的另一端的所述扁平夹持部上设有第二针孔,所述第二针孔为封闭圆孔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针体的另一端的所述扁平夹持部上设有第二针孔,所述第二针孔为与所述第一针孔结构相同的敞口状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针体的直径范围为1.2~1.5毫米,所述穿线部的直径范围为0.6~0.8毫米。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夹持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圆弧倒角。
本实用新型,针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扁平夹持部,利于在操作钳上的安装和固定,第一针孔为侧面敞口状,方便提升固定线的穿入和穿出,当微创手术结束时,只需将提升固定线从导线豁口引出即可将美容针拿走,减少了最后缝合时的步骤,减少面部另有出针孔的损伤,减轻客户的疼痛,操作更加方便,实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线美容针,包括针体10,针体10呈直线圆柱状,针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扁平夹持部11,扁平夹持部11可以方便卡装在操作钳上,优选的,扁平夹持部11的外侧面上设有圆弧倒角111,并做光滑处理,防止刮伤人皮肤。
结合图2和图3和图4,其中一端的扁平夹持部11上设有第一针孔13,第一针孔13为侧面敞口状,由穿线部131和导线豁口132组成,穿线部131为四分之三圆孔结构,导线豁口132与穿线部131倾斜接通。在操作过程中,提升固定线从导线豁口132进入穿线部131,由于穿线部131为四分之三圆孔结构,能够很好的稳定住提升固定线防止其脱落,当操作结束时,只需将适当长度的提升固定线埋入皮肤,倾斜导线豁口132便可以将美容针与提升固定线分离,取出美容针即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必先通过剪刀剪断提升固定线,随后将外露的提升固定线重新埋入皮肤,大大降低了客户的疼痛感,降低了操作难度。
为了方便提升固定线的引入和引出,相对于扁平夹持部11的侧面方向,导线豁口132与穿线部131之间的倾斜夹角优选设为45度,导线豁口132周围光滑,在组织内不会刺伤和牵挂正常的血管神经,同时在退针留线时不会把线拉出,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针体10的另一端的扁平夹持部11上设有第二针孔14,第二针孔14的结构可以为封闭圆孔状,也可以为与第一针孔13结构相同的敞口状结构。可以与第一针孔13替换使用,或者对一些简单的操作,不需要敞口状结构也不受影响时,便可以采用封闭状针孔,一物多用,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针体10的直径范围为1.2~1.5毫米,穿线部131的直径范围为0.6~0.8毫米,经过大量实验得出,这种尺寸的美容针方便操作,对皮肤伤害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海波;丁平,未经姜海波;丁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14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