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堵施工用配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1074.0 | 申请日: | 2015-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8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杜亮;刘健;田鑫;韩大军;赵飞儒;王鹏;曹修征;赵杰;李月林;宋吉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00 | 分类号: | B01F7/00;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堵 施工 用配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油井封堵现场施工的配浆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封堵工艺技术不断被广泛应用,成为合理开发油气田 的一项重要技术,作业量也在逐年增加。以前现场使用的配浆设备主要是搅拌罐,通 过电机带动搅拌器旋转实现混配,搅拌罐配浆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基液不能有效的与堵剂干粉混合,特别是堵剂的密度、粘度不断升高混配效 果就会不断下降,产生堵剂干粉的大量沉淀和悬浮;
2、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堵剂的效能,一方面造成材料浪费,同时还会直接影响 封堵的质量,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时需要通过人工将堵剂干粉搬运到搅拌罐上,倒入罐内混配,罐内都会 沉积大量没有混合的堵剂干粉需要人工清除,劳动强度大;
4、为节约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采用多点同时倾倒的方式,施工现场粉尘四起, 环境污染大。
5、效率低,配浆效率只有7m3/h,增大了施工风险。
6、由于配液质量差,容易造成堵泵或使泵上水不好,现场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封 堵设备的损毁,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施工用 配浆装置,该封堵施工用配浆装置中由于封堵材料通过稳定的高压射流混合及综合循 环搅拌装置内的二次均匀搅拌,从而使封堵剂的密度调整非常方便,速度也很快。同 时大大延长了封堵剂的缓凝时间,提高了工作时效,增强了封堵作业中的安全性和质 量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堵施工用配浆装置,包 括搅拌部分和配料部分,搅拌部分含有搅拌罐,配料部分含有砂泵、射流泵总承和加 料漏斗,砂泵能够将搅拌罐内的液料输送至射流泵总承,加料漏斗能够向射流泵总承 供应封堵材料,射流泵总承能够将该液料和封堵材料混合后送入搅拌罐内。
该封堵施工用配浆装置还包括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分为左右设置的搅拌区域和配 料区域,搅拌部分位于该搅拌区域内,配料部分位于该配料区域内。
该搅拌区域的长度为4m,该搅拌区域的宽度为2m,该搅拌区域的高度为2m,该 配料区域的长度为2m,该配料区域的宽度为2m,该配料区域的高度为2m。
搅拌罐的上部设有用于对搅拌罐内的所述液料进行搅拌的搅拌器,搅拌器为双叶 轮搅拌器。
搅拌罐的下部设置于清污口,搅拌罐的下部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 出液口。
砂泵和射流泵总承均设置于搅拌部分的下部,砂泵的入口通过管线与搅拌罐的下 部连通,砂泵的出口与平板阀的入口连通,平板阀的出口与射流泵总承的第一入料口 连通。
加料漏斗设置于搅拌部分的上部,加料漏斗的入口端朝上,加料漏斗的出口端通 过蝶阀与射流泵总承的第二入料口连通。
射流泵总承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搅拌罐连通,该管道的出液口位于搅拌罐的上 部。
该配料区域内还设有加料平台,加料平台位于该配料区域的上部,加料漏斗位于 加料平台的中部,加料漏斗的四周设有平台护栏。
该配料区域的外侧还有梯子,梯子的上端悬挂于加料平台的边缘,梯子的下端位 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高效的混配系统,可根据配方快速完成配浆,满足施工要求;
2、配浆、搅拌同步进行,实现均匀混配;
3、配浆过程能够随机完成密度检测;
4、合理的管路系统设计,实现基液混配、循环混配、辅助泵注功能,同时具备 清罐和清洗管路辅助功能;
5、搅拌系统设计合理,电机、减速器、搅拌器选型准确,电机、减速器、搅拌 器、罐体结构合理;
6、供电系统设计安全可靠,符合井场用电要求,具备防爆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 定。
图1是封堵施工用配浆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封堵施工用配浆装置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1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