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桨叶污泥干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0877.4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3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旭红;周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松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何旭红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翁斌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桨叶 污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桨叶污泥干化设 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污水处理 量逐步提高,并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污泥如不能及时、有效和稳定的处 理,将会使我国的区域环境和生活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已经成为城市科学发展过程中非解决不可的重大环保问题。污水处理厂经过脱 水后的污泥含水率还高达75%-85%,体积庞大。无论最终的污泥处理方式是焚烧 或其他用途,污泥的干燥和成型十分重要。干化后的污泥是一种有价值的原料, 在安全条件下易于储存,可焚烧,或燃料或作为肥料。
现有技术中空心桨叶干化设备主要是利用在空心轴和空心桨叶内的导热介 质来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干化处理,但是由于空心轴和空心桨叶长度和数量有限, 其中导热介质并不能充分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即被排出设备。这样造成能源的浪 费,物料干化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空心桨叶干化设备能 源浪费的不足,提供一种空心桨叶污泥干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桨叶污泥 干化设备,包括壳体、夹套、设置在壳体内的空心轴和设置在空心轴上并 与空心轴连通的空心桨叶;所述的空心桨叶内设置有隔流板,所述隔流板 将所述空心轴内腔分为导流区和回流区,所述的导流区和回流区连通;所 述空心轴一端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区连通 的介质入口和与所述回流区连通的介质出口;所述夹套设置在所述壳体与 所述空心轴之间,所述夹套上设置有回流入口和回流出口,所述的回流入 口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作为优选,为避夹套内温度散失至壳体外部,造成热量损失和烫伤操 作人员,所述的夹套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为避免热量过多的损失,所述的回流入口靠近介质出口设 置,所述回流出口原理介质出口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连接有压缩 机。压缩机能够有效将污泥蒸发的水蒸气冷冻除湿,提高了空心桨叶内外 的温度差和湿度差,污泥中的水分更容易被带走,有利于加快蒸发速度, 提高干化效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将空心轴内部空间分成导流区和回流区,有 效增加了导热介质在空心轴内的行程,使得导热介质能够充分与污泥进行 热交换;而且导热介质流出空心轴后,即通入夹套内,在污泥的外侧对污 泥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导热介质的余热,有利于污泥水分的蒸发,而且 避免污泥水分蒸发后在壳体内壁产生水滴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剖视图;
图4是空心轴剖视图。
其中:1.壳体,11.蒸汽出口,12.回流入口,13.回流出口,2.夹套, 3.空心轴,31.导流区,32.回流区,4.空心桨叶,5.隔流板,6.旋转接头, 61.介质入口,62.介质出口,7.保温层,8.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空心桨叶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壳体1、夹套2、 设置在壳体1内的空心轴3和设置在空心轴3上并与空心轴3连通的空心 桨叶4;如图4所示,所述的空心桨叶4内设置有隔流板5,所述隔流板 5将所述空心轴3内腔分为导流区31和回流区32,所述的导流区31和回 流区32连通;所述空心轴3一端设置有旋转接头6,所述旋转接头6上 设置有与所述导流区31连通的介质入口61和与所述回流区32连通的介 质出口62;
所述夹套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空心轴3之间,所述的夹套2与 壳体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夹套2上设置有回流入口12和回流出 口13,所述的回流入口12与所述介质出口62连通,所述的回流入口12 靠近介质出口62设置,所述回流出口13原理介质出口62设置。
所述壳体1上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1,所述蒸汽出口11连接有压缩机 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松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何旭红,未经江苏国松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何旭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0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化窑多角度调节移动烧枪安装结构
- 下一篇:旁流式砾间接触氧化法河湖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