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执行器智能化模块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8263.7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3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张岳;凌励逊;金江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02 | 分类号: | H05K7/02;H05K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执行 智能化 模块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中电动执行器智能化模 块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控制中,执行器的功能是将控制信号转化为实际的机械输出,随着 电动机技术引入执行器领域,其控制电路也在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强而越来越复杂, 更多的功能设计由机械结构实现逐步转变为电路实现的方式,控制的电路板及其 他控制器件与线路接插器件合称为智能化模块。此外,为了减少信号损失及干扰, 智能化模块与所控制的机械组件由分离逐步转变为集成化的设计,即封装在一个 壳体之内,这样就需要进行智能化模块的结构封装设计,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是 在对智能化模块进行集成化设计的同时,防护密封性较低,且未能对空间合理布 置,运行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执行器的智能化模块封装结构,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还确保了防护密封性以及空间紧凑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执行器的智能化模块封装结构,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还确保了防护密封性以及空间紧凑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执行器智能化模块封装结构,包括航 空插头、MOS管、LED灯、第一PCB板、第二PCB板、第一铝板、第二铝板、密 封罩壳;
所述第一PCB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铝板上、所述第二PCB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铝板 上,所述第一铝板和所述第二铝板固定并封装在所述密封罩壳中;
所述航空插头的插针和所述MOS管的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一PCB板上,所述航空 插头本体贯穿所述第一铝板,所述航空插头的本体和第一铝板的间隙中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MOS管本体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铝板上,所述第一PCB板被设置为垫高并使所 述MOS管能够安装在所述第一铝板和所述第一PCB板之间,同时使所述航空插头的 插针能够穿过所述第一PCB板且露出所述第一PCB板2-3mm;
第二PCB板上设置有所述LED灯,且所述第二PCB板直接贴合在所述第二铝板 上;且所述LED灯对应的所述铝板处设置有第一导光孔,所述LED灯对应的密封罩 壳处设置有第二导光孔,所述第二导光孔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透明PC板密 封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CB板通过密封铆螺母垫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CB板被设置为垫高5mm。
进一步地,所述航空插头的背部插针为7.5mm。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孔中设置有导光柱。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PC板通过背部安装背胶粘贴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为6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铝板、第二铝板分别和第一PCB板、第二PCB板通过螺钉 和螺母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铝板、第二铝板和密封罩壳通过螺钉和螺母配合固定。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中电动执行器智能化模块封装结构的设 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提供第一PCB板、第一铝板、第二PCB板、第二铝板、航空插头、MOS 管、LED灯,密封罩壳,在第一铝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将航空插头穿插在第一通孔中 并固定在第一铝板上,将MOS管固定在第一铝板上;
第二步:将第一PCB板垫高并与第一铝板固定安装,同时将MOS管的插针、航 空插头的插针插接在第一PCB板上;
第三步:将第二PCB板紧贴固定在第二铝板上,第二铝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光孔, 设置在第二PCB板上的LED灯置于第一导光孔中;
第四步:密封罩壳中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二导光孔,并将航空插头穿插过第二通 孔,将第一铝板固定在密封罩壳内;
第五步:将第二铝板的第一导光孔和密封罩壳的第二导光孔对应,将第二铝板固 定在密封罩壳内,使用透明PC材料密封第二导光孔。
进一步地,通过密封铆螺母将第一PCB板垫高并与第一铝板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航空插头的插针穿过第一PCB板2-3mm。
进一步地,航空插头的直径和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航空插头套设密封圈,将密封圈压紧在航空插头和第一铝板间。
进一步地,在第二导光孔处设置有凹槽,将透明PC材料置于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8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环类胺化合物
- 下一篇: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