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藻野外样品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7657.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3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计平;李润植;张莉;赵奎;史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样品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游植物采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微藻野外样品采集 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 微藻细胞中含有蛋白质、脂类、藻多糖、β-胡萝卜素、多种无机元素,如Cu、 Fe、Se、Mn、Zn等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 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微藻的生长状况能直接反映水质情况,判断空气 中的毒性气体,打破常规气体样品的分析和检测。因此,在应用微藻做深入研 究时,经常需要外出采集微藻样品,由于微藻个体较小,分布分散,往往难以 有效采集。
目前常用的采样装置为圆锥状的采集装置,其结构由网口、大面积的网衣 和网底取样瓶连接构成,网口由金属边框制成,呈圆形,用于支撑和固定网衣, 同时固定拉绳;网衣由一定孔径的筛绢制成;网底取样瓶连接在网衣末端,用 以收集网中的微藻样品。使用时,先将铅鱼固定在浮游生物网底部,缓慢释放 到水中,到一定深度后拉出水面,用水清洗网衣使样品汇集至网底取样瓶中, 最后打开取样瓶阀门,将取样瓶中的水同样品一起转移到样品瓶中,贴上标签 即可。该装置在河流中采样,容易混杂杂物,以及比微藻个体相比较大的其他 水生植物和动物,使采集到的样品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受水流影响不能保持 垂直采样状态,难以确定采样深度,估算出滤水量存在较大误差,而以该滤水 量计算出的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微藻的样品采集过程 中,如何高效、准确、快速并且简便的采集微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藻野外样品采 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野外样品采集装置的具体方案为:包括采水器和第 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为倒锥形结构,上端固定在一固定圈上,下端与所 述采水器上部的开口相连,所述固定圈上固定有拉绳,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 述第二过滤网固定于固定圈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内侧、所述采水器的上 部,所述采水器底部螺接有底盖,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为20μm~50μm,所 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为2mm~8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为35μm,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为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网为倒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 滤网的网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更优选地,所述采水器上部为柱状结构,下部为漏斗状,所述采水器的下 部开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底盖内侧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可匹配螺接的内螺纹。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圈相对于所述采水器柱状结构的横截面倾斜设置,所 述采水器漏斗状的开口与所述采水器柱状结构不同轴。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圈相对于所述采水器柱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为 30°~60°。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圈相对于所述采水器柱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为 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野外样品采集装置,通过第二过滤网可方便的隔离 水体中的杂物和个体相比较大的其他水生植物和动物,微藻进入第二过滤网, 附着在第一过滤网上,直接对微藻样品进行初步预处理,同时,在采水器上部 设置倾斜的固定圈,且采水器为偏心结构的漏斗体,不仅便于微藻进入滤网内, 且在水流影响下该装置仍可以接近垂直采样状态,便于判断采样深度,是一种 高效、准确、快速并且简便的微藻样品采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野外样品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 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7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