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7121.9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0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和平;金玮;束铭宇;于松林;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7/16;F01P11/16;F02N19/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8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柴油机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 柴油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部分负荷运行时,尤其是在中低转速部分负荷运行时,热 负荷较低,缸内各零件表面温度处于较低的状态,这时冷却液循环的 节流控制装置起作用,以保持一定的冷却液温度。
当柴油机加油门提高输出时,由于回水温度升高响应需要一定时 间,以及传感器动作灵敏度因素,水循环节流阀开度会有滞后的响应。 然而,散热器冷却风扇通过液力离合器与柴油机转轴耦合,并且由环 境空气到散热器壁面的传热过程,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是最主要的 制约因素,所以在柴油机转速(风扇转速)没有明显有效提高以满足 负荷增加的散热要求的工况前提下(很多情况下处于这种状态),单 纯加大节流阀开度提升循环水量,实际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柴油机缸 内各零件表面温度可能过热。
目前为了防止过热,采用相对较低的冷却液设计温度(75℃~80 ℃),使得柴油机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但导致:散热器传热温差减 小,需要更多的传热单元数,意味着散热风扇能耗的上升和材料的消 耗;柴油机平均散热量上升,热效率降低,油耗增加;由于较大的散 热单元数设计,当柴油机转速响应提高时,节流阀重新减少开度,风 扇的冷却功率部分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以达到柴油机没有过热风险,并且能使 柴油机快速暖机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冷却水流入水管、 冷却水流出水管,所述冷却水流入水管与散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 冷却水流出水管与散热器的出水口相连,还包括蓄热器和电控调节 阀,所述蓄热器两端分别与冷却水流入水管及冷却水流出水管相连, 和散热器形成并联;所述电控调节阀设在蓄热器的支路上。
所述散热器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散热器Ⅰ和散热器Ⅱ,散热器Ⅱ 位于散热器Ⅰ与蓄热器之间,散热器Ⅰ的进水口和散热器Ⅱ的进水口 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电控截止阀。
所述蓄热器为PCM蓄热器。
所述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相变温度在60-70℃。
所述蓄热器的支路上设有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冷却系统响应及时、可靠、可控,柴油机没有过热风险;
2、由于平均设计水温增加,和空气的散热温差上升,所需传热 单元数减少,冷却风扇能耗降低、散热器体积减小,提升柴油机经济 性;
3、柴油机中低负荷冷却液温度上升,柴油机热效率提高;
4、柴油机高负荷时冷却液温度降低,关键受热零部件可靠性更 好,可延长使用寿命;
5、可在柴油机启动时由蓄热器为冷却液加温,使柴油机快速暖 机,减少冷机运行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 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Ⅰ、2.散热器Ⅱ、3.蓄热器、4.循环泵、5.电控调 节阀、6.电控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冷却 水流入水管、冷却水流出水管、蓄热器3、电控调节阀5以及电控截 止阀6,其中,冷却水流入水管与散热器的进水口相连,冷却水流出 水管与散热器的出水口相连,蓄热器的进口与冷却水流入水管相连, 蓄热器的出口与冷却水流出水管相连,蓄热器和散热器形成并联,电 控调节阀设在蓄热器的支路上。
散热器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散热器Ⅰ1和散热器Ⅱ2,散热器Ⅱ2 位于散热器Ⅰ1与蓄热器3之间,散热器Ⅰ的进水口和散热器Ⅱ的进 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电控截止阀。
散热器Ⅰ和散热器Ⅱ以及蓄热器三者并联形成冷却系统,在蓄热 器的支路上设有循环泵;蓄热器位于电控调节阀和循环泵之间,电控 调节阀与冷却水流入水管相连,循环泵4与冷却水流出水管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7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杠杆式内燃机活塞连杆组
- 下一篇:用于内灌漆的消声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