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由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95325.9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9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峰;袁宏峰;姚树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771 | 分类号: | H04L12/7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由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器。
背景技术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其能够根据信道 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和顺序发送信号,提高用户网络的 数据传输能力。传统的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接线口,例如电源接线口、广域 网接线口(WAN接线口)及多个局域网接线口(LAN接线口)等。这些接 线口均可插接对应的连接线,以使路由器能够完成数据传输工作。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多条连接线通常会互相缠绕。由于连接线的走向 大多各不相同,因此,当用户移动多条连接线中的一条时,会使与该条连接 线缠绕的其他连接线发生误动。连接线的误动将导致该连接线从自身走向偏 离,进而导致连接线的接头与对应的接线口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得连接线 与对应的接线口接触不良,对路由器的数据传输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由器,以解决连接线的误动所造成的 连接线与对应的接线口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路由器,包括路由器主体,所述路由器还包括设置于路由器主体的 顶部或底部的收纳槽,在所述收纳槽的侧壁的内侧设有多个接线口,所述收 纳槽上设置有集线部,所述集线部用于将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收拢。
可选地,所述集线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收纳槽侧壁的出线口,所述出线口 与多个所述接线口相对设置,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经由所述出线口从 所述收纳槽中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的底面在从所述接线口至所述出线口的方向上倾 斜,所述接线口处所述收纳槽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线口处所 述收纳槽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出线口处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出线口的底 面之间存在间隙,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能够经由所述间隙从所述收纳 槽中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固定部及由柔性材料形成的主体部,所述 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装在出线口处,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出线 口的底面之间,在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出线口的底面一侧设有至少一条限 位沟道,所述连接线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沟道。
可选地,在所述收纳槽的底面设有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限位排,插接在 所述接线口上的连接线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排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收纳槽的底面上设有多条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 所述连接线,并使所述连接线沿所述限位槽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底面在从所述接线口至所述出线口的方向上倾 斜,在所述限位槽中,靠近所述接线口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 的距离小于远离所述接线口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路由器主体的底部设有防滑部件,所述防滑部件用于增大 路由器的底面与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路由器的路由器主体上设置收纳槽,将各接线口设 置在收纳槽的侧壁的内侧,并在收纳槽上设置集线部,该集线部能够将插接 在接线口上的各连接线收拢在同一走向上,从而使得收纳槽内部的各连接线 的走向基本相同。这样,即使收纳槽外部的连接线发生误动,收纳槽内部的 连接线的走向也不易被改变。因此,与现有技术中连接线的走向分散且相互 缠绕、牵拉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线的走向基本固定,从而能够解决连 接线的误动所造成的连接线与对应的接线口接触不良的问题,避免路由器的 数据传输受到干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 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 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及图2中限位部件200在竖直方向上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路由器主体,2-连接线,
100-收纳槽,110-接线口,
120-出线口,200-限位部件,
210-固定部,220-主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5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铁路超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构造
- 下一篇:复合采掘机截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