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支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5093.7 | 申请日: | 2015-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6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丽 |
主分类号: | B65G41/00 | 分类号: | B65G4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王珉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输送机,尤其是输送支承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在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输送机。输送机的种类主要有输送带输送机、输送辊输送机和振动输送机。振动输送机是利用激振器使料槽振动,从而使槽内物料沿一定方向滑行或抛移的连续输送机械。
现有的振动输送机主要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振动装置和与振动装置连接是输送装置。
现有的输送装置主要为料槽,为了能承载物料,料槽通过弯折形成有容置腔,但由于采用弯折的方式成型料槽,因此,料槽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防止输送装置变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输送支承架,包括支承横梁和固定在支承横梁上的限形架;支承横梁的截面为倒L形,所述的限形架包括下支承杆和下支承杆的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侧限制杆,下支承杆焊接在支承横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限形架内用于安装输送装置,由于侧限位杆的作用,能防止输送装置向两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化生产振动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2为自动化生产振动输送机的分解图。
图3为自动化生产振动输送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为机架的立体图。
图5为机架的分解图。
图6为支承件的示意图。
图7为底座的示意图。
图8为底座减震座的示意图。
图9为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摆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摆杆的示意图。
图12为输送支承架的示意图。
图13为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自动化生产振动输送机包括机架1、底座2、驱动系统3、摆动装置4、输送支承架5和输送装置6。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的机架1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机架组件100。所述的机架组件100包括两组以上的支承柱组件和横梁10。每组支承柱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支承件11。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支承件11包括机架减震座111、立柱112、斜撑柱113和实心柱114。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机架减震座111包括减震底座1111、锥形座1112、减震连接座1113和弹性上盖1114。
锥形座1112的下端连接在减震底座1111上,锥形座1112上端比下端小,锥形座1112与减震底座1111为一体结构;自减震底座1111的底部向上形成有通往锥形座1112内部的容置腔1115。减震连接座1113设在容置腔1115内。弹性上盖1114盖在锥形座1112,弹性上盖1114的内腔与锥形座1112配合,锥形座1112的底部与弹性上盖内腔顶部具有间隙。
所述的立柱112包括下连接板1121、立柱本体1122和上连接板1123。立柱本体1122连接在下连接板1121和上连接板1123之间。下连接板1121的外侧凸出于立柱本体1122的长度大于内侧凸出于立柱本体1122的长度;上连接板1123的外侧凸出于立柱本体1122的长度小于内侧凸出于立柱本体1122的长度。在下连接板向外伸出立柱本体的一端上设有安装孔,螺栓穿过安装孔、弹性上盖1114、锥形座1112连接到减震连接座1113上。
当立柱112产生了震动或产生了向下的力,立柱112的力作用到弹性上盖1114上,在锥形座1112的作用下,由于锥形座1112与弹性上盖1114之间有间隙,因此,弹性上盖1114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从而起到了减震的作用,而且因弹性变形大,因此,减震的效果好。
所述的立柱本体1122为空心结构,下连接板1121和上连接板1123焊接在立柱本体1122的两端将立柱本体1122内的空腔封闭成密闭空腔,在密闭空腔内设置有实心柱114。
由于设置了实心柱114,使得整个机架1的质量增大,而且能让整个振动输送机的重心下移,因此,振动输送机的稳定性好,不容易出现移动、翻转的现象。另外,由于实心柱14是设置在密闭空腔内,雨水、杂质、腐蚀性物质等不会进入到密闭空腔内,因此,实心柱114在选材时不需要考虑耐腐蚀性、防锈性等因素,可选择重量大、成本低的材质,从而降低了成本,也不会影响实心柱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丽,未经黄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5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带机扭管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用托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