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4549.8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2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定远;刘映群;杨介锥;陈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7/35;F03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属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车由于具有无废气污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以及行驶成本低的优点而受到广大的用户欢迎,目前电动车车已成为我国保有量最大的短程交通工具,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的电动车由于受电瓶技术限制,需每天依靠交流电源充电,一次充电后行驶几十公里,距离非常有限。且随着走行里程的累积,使用时间的增加,蓄电池容量将越来越小,续航里程越来越短,一般1-2年后将不得不更换新电瓶。如何提高一次充电后电动车电瓶续航里程,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成为广大电动车用户关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利用太阳能以及电动车惯性动能或电阻制动技术,对电动车电瓶进行在途充电,做为交流电源充电的补充,等效增加了蓄电池的容量,从而增加了一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并减少电动车充电次数。
太阳能充电技术主要是将太阳能板安装于电动车前部或顶部,可根据电动车电瓶数量灵活组合,一般1只电瓶配一块(空载)18伏太阳能板,将多块太阳能板串联后,经恒流充电电路加于电瓶二端即可。
惯性动能充电的原理是:一般的电动车只要配置的是轮毂电机,不管有刷还是无刷,它在不加电的情况下只要一转动轮毂就会发电,转速越快发电的电压就越高。但因为该电机的功能是作为电动车驱动使用的,所以所发出的电压一般情况是很低的,电动车时速在10-30码的情况下所发电的电压只有20-30伏,而我们使用的蓄电池工作电压至少有36伏或48伏甚至60伏,发电电压只有20-30伏是无法直接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惯性动能给电动车充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是难以实现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采用以太阳能充电及惯性动能发电相结合的复合双重充电技术的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电动车蓄电池组、太阳能充电装置、惯性动能充电装置,所述惯性动能充电装置包括手把开关、整流电路、稳压电路、超级电容、DC/DC升压充电电路,所述手把开关连接轮毂电机电枢电压接线端,所述DC/DC升压充电电路连接电动车蓄电池组。
进一步的,所述DC/DC升压充电电路包括LC滤波电路、PWM集成电路、功率开关管、升压变压器、充电二极管、充电保护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电路为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及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采用以太阳能充电及惯性动能发电相结合的复合双重充电技术,将太阳能及电动车下坡或平道滑行时的惯性动能转换为电能,对电动车电瓶进行在途充电,做为交流电源充电的补充,等效增加了蓄电池的容量,从而增加了一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并减少电动车充电次数,有利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电动车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C/DC升压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电动车蓄电池组、太阳能充电装置、惯性动能充电装置,惯性动能充电装置包括手把开关、整流电路、稳压电路、超级电容、DC/DC升压充电电路,手把开关连接轮毂电机电枢电压接线端,DC/DC升压充电电路连接电动车蓄电池组。
手把开关用于在电动车操纵手把回零位时自行接通轮毂电机电枢接线端,整流电路输出为10-30V脉动直流电,该电压加至稳压电路输入端,稳压电路输出12V端经限流电阻向16V500F的超级电容充电,并将电能保存于超级电容中,作为DC/DC升压充电电路的工作电源。
如图2所示,优选的,DC/DC升压充电电路包括LC滤波电路、PWM集成电路、功率开关管、升压变压器、充电二极管、充电保护电路。
优选的,整流电路为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4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焦误差信号对称校正方法
- 下一篇:负荷开关主回路动静触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