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包芯编织网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3674.7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思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郑久兴;李美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九乡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包芯 编织 网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编织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铜包芯编织网管。
背景技术
在通信光缆、汽车设备、铁轨、军工业、船舶机车制造业以及一般的工业制造等领域,都存在需要双层保护的线材,为此,会给线材套上编织网进行布线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然而,现有的编织网耐磨性、屏蔽效果及散热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铜包芯编织网管,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屏蔽效果及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铜包芯编织网管,它由若干铜包芯丝交错编织成网管状,其网孔宽度为铜包芯丝直径的0.4至1倍,所述铜包芯丝采用包芯丝本体外周包裹铜层的结构。
所述网孔为正方形或菱形。
所述包芯丝本体为PET单丝或尼龙单丝。
所述铜包芯丝为铜丝缠绕包芯丝本体形成铜层的结构,或包芯丝本体浸泡铜液形成铜层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铜包芯编织网管,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屏蔽效果及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包芯编织网管,它由若干铜包芯丝1交错编织成网管状,其网孔2宽度为铜包芯丝1直径的0.4至1倍,所述铜包芯丝1采用包芯丝本体外周包裹铜层的结构。所述网孔2为正方形或菱形,根据形状旋转交错编织的角度。所述包芯丝本体为PET单丝或尼龙单丝,保持网管的伸缩性。所述铜包芯丝1为铜丝缠绕包芯丝本体形成铜层的结构,或包芯丝本体浸泡铜液形成铜层的结构,有效提高网管的耐磨性和屏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包芯编织网管若干铜包芯丝1交错编织成网管状。网管具有伸缩性、耐磨性及非常好的屏蔽效果,可以很轻易地束紧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既便于穿线又能导电,还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柔软,其特有的网状特征还具有良好的通风即时扩散线材热量功能。可广泛适用于电子、汽车、飞机、船舶、工业、家庭等线路管理和捆绑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思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思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36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