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烟气净化稳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2811.5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清;陆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玻璃 烟气 净化 稳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烟气净化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玻璃行业是我国重点工业污染控制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平板玻璃产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气污染物总量也逐年增加,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目前,平板玻璃行业对玻璃熔窑烟气净化的方式主要包括除尘、脱硫与脱硝,除尘一般分为袋式除尘、电除尘和湿法除尘等;脱硫一般分为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等;而脱硝又可分为SCR脱硝和SNCR脱硝等工艺。这些净化方式均将净化装置设于玻璃熔窑的后端,而由于熔窑的结构特点,玻璃燃烧熔化时,每间隔一段时间要换一次火,一般为20分钟左右换火一次,换火时烟气量急剧减少,之后又急剧增加,呈有规则的波动状况;正是由于这种波动,造成了烟气净化控制困难,具体表现在:一、余热利用系统换热器的热量吸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余热锅炉控制的困难;二、对于静电除尘系统而言,烟气流量的变化造成了电除尘器内气体流速的变化,对于静电除尘器设计的初始流速而言,波动时会影响其除尘效率;三、对于脱销而言,脱硝反应器的喷氨装置需要随烟气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事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烟气流速的变化对脱硝催化剂的冲刷比较大;四、烟气流量的变化对湿法脱硫和干法/半干法脱硫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玻璃窑炉烟气净化工艺需要烟气的稳定排放才能有利于后端的净化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烟气净化稳定装置,该装置能够使玻璃熔窑排出的烟气平稳地进入烟气净化工段,利于烟气净化的控制,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烟气净化稳定装置,包括气仓,气仓的容积为玻璃熔窑一个换火周期产生的烟气体积;气仓通过进烟管与玻璃熔窑出烟口相连通,气仓通过出烟管与烟气净化工段相连通;所述进烟管的管路上设有进烟引风机,出烟管的管路上设有出烟引风机;气仓的内壁设有循环风机;气仓的底部设有灰斗,灰斗底部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玻璃熔窑排出的烟气在进入烟气净化工段之前先进入气仓,将气仓的容积设置为玻璃熔窑一个换火周期产生的烟气体积,能够对烟气起到缓冲作用,烟气在气仓内变得稳定之后,再以平稳的流量送到烟气净化工段,有利于烟气净化的控制,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烟气净化稳定装置,包括气仓1,气仓1的容积为玻璃熔窑一个换火周期产生的烟气体积;气仓1通过进烟管2与玻璃熔窑10的出烟口相连通,气仓1通过出烟管4与烟气净化工段11相连通;所述进烟管2的管路上设有进烟引风机3,出烟管4的管路上设有出烟引风机5;气仓1的内壁设有第一循环风机6与第二循环风机7,第一循环风机6与第二循环风机7交错设置在气仓1内壁的上部与下部;气仓1的底部还设有灰斗8,灰斗8底部设有阀门9。
玻璃熔窑10排出的烟气在进入烟气净化工段11之前,先由引风机3通过烟管2抽进气仓1,将气仓的容积设置为玻璃熔窑一个换火周期产生的烟气体积,能够对烟气起到缓冲作用,烟气在进入气仓1后,在第一循环风机6与第二循环风机7的作用下均匀充满整个气仓,烟气在气仓1内变得稳定之后,由出烟引风机5通过出烟管4,以平稳的流量送到烟气净化工段11,有利于烟气净化的控制,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气仓1中烟气的部分烟尘会在气仓1内经重力沉降,落入灰斗8,通过阀门9可以定期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2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编织型耐高温带状电缆
- 下一篇:信号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