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避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2377.0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中瑞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避雷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避雷针。
背景技术
防雷是指通过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的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防止由直击雷或雷电的电磁脉冲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技术。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现有的避雷针在安装时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式避雷针。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装式避雷针,它包含固定板、针筒一、针筒二、针杆、连接板、拉杆、安装盘、转杆机构、滚珠、导风板、接线柱;固定板的上端安装有针筒一,针筒一的上端套接有针筒二,针筒二的上端安装有针杆,针杆中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板,拉杆的一端安装在连接板上,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固定板上,安装盘安装在连接板的上端,安装盘上设置有滑槽,转杆机构的下端安装在滑槽内,且转杆机构的下端安装有数个滚珠,滚珠与滑槽的下内壁相配合,转杆机构的转杆上安装有导风板,针筒一的下端安装有数个接线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拉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风板上设置有数个导风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快速安装,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板;2-针筒一;3-针筒二;4-针杆;5-连接板;6-拉杆;7-安装盘;8-转杆机构;9-滚珠;10-导风板;11-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固定板1、针筒一2、针筒二3、针杆4、连接板5、拉杆6、安装盘7、转杆机构8、滚珠9、导风板10、接线柱11;固定板1的上端安装有针筒一2,针筒一2的上端套接有针筒二3,针筒二3的上端安装有针杆4,针杆4中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板5,拉杆6的一端安装在连接板5上,拉杆6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固定板1上,安装盘7安装在连接板5的上端,安装盘7上设置有滑槽,转杆机构8的下端安装在滑槽内,且转杆机构8的下端安装有数个滚珠9,滚珠9与滑槽的下内壁相配合,转杆机构8的转杆上安装有导风板10,针筒一2的下端安装有数个接线柱11。
进一步的,所述的拉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10上设置有数个导风孔。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固定板1实现固定,安装时,将针筒二3安装在针筒一2的上端,并通过螺栓锁紧,再将针杆4安装在针筒二3上并锁紧,然后通过拉杆6实现加强固定,转杆机构8上的导风板10能根据风向转动,实现驱鸟,使用方便,操作简便。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中瑞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中瑞防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2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