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9799.2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8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梁瑞利;肖进;陈林;郭锐;吴凯武;胡志涛;张熹洋;陈浪平;胡凯凯;吉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7;H01M10/63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风力 发电 机组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作为除水电之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最成熟、最具规模和最有商业化发展前景的风力发电近些年来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尤其随着国内的用电需求增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的使用越来越多。
风力发电机组配有电池柜,电池柜内设有电池单元,电池柜的主要作用是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供电,使叶片归位,电池柜的作用非常关键。
但目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由于温度过低会影响电池单元的效能发挥,目前风场运行的电池柜一般采用加热板进行加热,但持续加热的加热板会使电池柜内存在过温情况,影响电池单元的寿命,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2)目前电池柜加热板安装在电池单元的底部,位于安装板与电池柜壳体之间,采用底部加热的方式,当需要对加热板进行维护和更换时,需要拆掉电池单元和安装板,这使得维护和更换相当的不容易。
(3)由于电池单元的特性,运行中会有氢气释放,现有风力发电机组用电池柜对这个方面未作特殊处理,随着电池柜的运行,氢气积聚,电池柜可能出现爆炸情况。
(4)由于电池柜重量很重,目前电池柜的安装和移动必须用吊车吊转,操作不方便,存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维护方便、安全性高、节能环保、能实现低温加热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包括电池柜体和电池柜门,所述电池柜体内设有电池单元,所述电池柜体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单元和一个以上的加热散热单元,所述加热散热单元包括风扇组件和加热器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单元检测电池柜体内的温度并将检测信息传输给加热散热单元,所述加热散热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检测信息以启动风扇组件或者加热器组件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柜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电池单元和温度传感器单元均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加热散热单元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电池单元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散热单元为带风扇加热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柜门上设有用于通风透气的通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口上设有防水防尘通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柜体对称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拉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在柜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单元和加热散热单元,对电池柜体内进行循环的升温降温,可以有效维持电池柜体内最佳的温度,使电池单元永远存在于最佳的温度环境中,使电池柜随时都能实现最佳效能。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能实现低温加热,可以避免由于电池柜体内温度不断升高而出现的过温风险。
(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循环的升温降温能有效的节约能耗,绿色环保,降低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当需要对加热散热单元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需打开电池柜门即可操作,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能使电池柜内电池单元产生的氢气及时释放,有效解决了氢气积聚导致电池柜爆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内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池柜的侧视图。
图例说明:
1、电池柜体;11、安装板;2、电池柜门;3、电池单元;4、温度传感器单元;5、加热散热单元;51、风扇组件;52、加热器组件;6、防水防尘通气阀;7、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9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