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拼随行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9723.X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4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后与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14 | 分类号: | B23Q7/14;B23Q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行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焊接夹具输送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拼随行夹具。
背景技术:
随行夹具用于装夹工件并由工件传送装置将工件送至生产线各工位,它主要应用在自动生产线、加工中心、柔性制作系统等自动化生产领域。本公司在前面已经申请过一个分拼随行夹具系统,专利申请号:201210448447.6,这种随行夹具系统较早的利用与地板线、主线的输送和定位,但随着汽车产业车型更新换代频率的提升,这种一次投入,多次节约成本的设备亦会更多的得到亲睐,同时这种柔性、灵活的设计理念对提高效率和产能的增长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帮助。
这种分拼随行夹具系统在各个主机厂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缺陷:1是由于托盘在联动过程中中间间距过短小于等于10mm,在运动过程中前后托盘容易出现碰撞现象;2是这种随行夹具系统的传输工位的间距为定值,例如最长为4900mm,对应往复杆22长度为4890mm,在线体运行过程中以包胶轮摩擦传递方式带动往复杆22从第一个工位向第二个工位移动,但是由于往复杆22的长度小于传输工位间距,因此从第一个工位进入第二个工位时,往复杆22需要依靠惯性力进入,最终导致往复杆22在线体慢速手动返回时动力无法衔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分拼随行夹具,本分拼随行夹具在增加辅助驱动单元后,就可以缩短往复杆22长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前后托盘出现碰撞的问题,而且辅助驱动单元的增加能够为线体慢速手动返回时提供动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拼随行夹具,包括双层传输设备和设置在双层传输设备两侧的升降机设备,双层传输设备由多个传输工位组成,相邻两个传输工位之间设置有辅助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传输设备的上下两层均设置有辅助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随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主动轮,主动轮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的中心设置有从动轮芯轴,从动轮芯轴的下部设置有带动从动轮芯轴向主动轮靠近的从动轮移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移动装置包括气缸,气缸缸体的前端铰接有第一剪刀臂,气缸活塞杆的头部铰接有第二剪刀臂,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的交叉处设置有剪刀臂转轴,第二剪刀臂的尾部与从动轮芯轴固定连接并带动从动轮芯轴绕剪刀臂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刀臂与从动轮芯轴连接处设置有ZY向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超越离合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的外侧设置有从动轮缓冲装置,所述从动轮缓冲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的从动轮缓冲安装基座,从动轮缓冲安装基座上设置有从动轮缓冲弹簧安装座,从动轮缓冲弹簧安装座上安装有从动轮缓冲弹簧受力杆,从动轮缓冲弹簧受力杆的头部安装有从动轮尼龙定位块,从动轮尼龙定位块与从动轮缓冲弹簧安装座之间的从动轮缓冲弹簧受力杆上套装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电机的外侧安装有主动弹簧缓冲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刀臂、第二剪刀臂的外侧以及第一剪刀臂与第二剪刀臂之间均设置有尼龙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驱动单元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罩,防尘罩通过多个支架与安装底板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传输工位之间增加辅助驱动单元,改变了驱动单元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通过缩短往复杆22长度的方式增加前后托盘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避免前后托盘因为间距过短而出现碰撞的问题。另外,在增加了辅助驱动单元后,由原有的单驱动变成双驱动,这样往复杆22在线体慢速手动返回时能够一直保持动力传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辅助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辅助驱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尘罩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后与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后与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97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型半胱氨酸诊断试剂盒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圆棒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