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9627.5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谢祯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敏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祯隆 |
主分类号: | G06K19/067 | 分类号: | G06K19/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标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无线通信标签所用固定装置 之创新结构形态。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指无线通信标签包括无线射频辨识(简称RFID)及近场通讯 (简称NFC)等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标签。
无线射频辨识是一种无线通讯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 写相关数据,使得设定的识别系统与目标之间无需建立如机械式或光学式之接触 接口,无线电讯号通过调成调频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传出, 以达到自动辨识追踪物品的功能,标签包含了电子储存的信息,通常数公尺之 内均可识别,其与条形码主要不同点是,射频标签不需处于识别器视线之内且 可嵌入被辨识物体内,藉此优异特点,无线通信标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 品的组立作业流程与仓储环境中。
然而,目前无线通信标签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缺弊,举 例而言,无线通信标签通常是透过双面胶黏贴方式固定在被辨识物体结构上, 此种黏贴式无线通信标签固定方式虽然在具体实施上相当简单快速,但缺点是 仍旧存在标签厚度体积过大的问题、无法多次重复使用的问题(注:纵使采用惰 性胶其重复撕贴次数亦有限)以及拆除时胶剂残留而清理费时困难的问题等等。
此外,所述黏贴式无线通信标签固定方式,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形 态变化(例如翻转、折迭、开合等)的被辨识物体而言,亦有其辨识度改变或丧 失的问题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标签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通信标签装置,用以供装设定位于一被辨识物体结构上,包括: 一片状载体,具一标签装设面及至少一带体连接部;一无线通信标签,结合定 位于片状载体之标签装设面;一可挠性带体,为具有可挠性的带状材所构成, 该可挠性带体至少一处与片状载体的带体连接部相连接;一束套部,通过可挠 性带体设呈一围圈形态所构成,用以呈可拆状态套组于被辨识物体。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让无线通信标签 装设于被辨识物体的状态达到施作与拆卸均简单快速、厚度薄型化不占空间、 可多次重复使用以及无残胶问题等诸多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装设定位于被辨识物体之实施状态示 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装设定位于被辨识物体之实施状态示 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结构形态另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结构形态又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7为承图6所示实施例之平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可挠性带体所设可调整定位部另一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标签装置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 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所述无线通信标签装置A, 用以供装设定位于一被辨识物体05结构上(如图3所示)。
如图1、2所示,该无线通信标签装置A包括下述构成:一片状载体10,具 有一标签装设面11(仅标示于图2)以及至少一带体连接部12;一无线通信标签 20,结合定位于该片状载体10之标签装设面11;一可挠性带体30,为具有可 挠性的带状材(可为但不限于采用缎带)所构成,该可挠性带体30至少一处与片 状载体10的带体连接部12相连接;一束套部40,通过该可挠性带体30设呈一 围圈形态所构成,用以呈可拆状态套组于被辨识物体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敏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祯隆,未经敏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祯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9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向光性标签
- 下一篇:一种智能警务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