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吸式射流曝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8037.0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齐东;朱林;刘龙;肖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0 | 分类号: | C02F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好氧活性污泥 法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的自吸式射流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好氧活性污泥法主要是通过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聚磷菌 等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曝 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 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一般 曝气方法主要采用鼓风曝气或机械曝气,曝气都是采用曝气器来实现 的,常用的曝气器有:微孔膜片曝气器、悬挂链曝气器、射流曝气装 置、曝气头、曝气软管、曝气盘、曝气管等。
其中,射流曝气装置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曝气工具,主要用于小 型污水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中。根据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射流 曝气装置可以分为自吸式和强制供气式两种。但是现有的射流曝气装 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生较大的剪应力,气水 比较小、能耗高,不适用于力敏感环境中的使用,而且几何形状和 设计相对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曝气均匀、射流曝气 效率较高的自吸式射流曝气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吸式射流曝气装置包括自吸进气口、圆锥收缩 型喷嘴、进气腔体、气水混合室、导管、十字形扩散管、进水延长管、 进气延长管和潜水泵;所述圆锥收缩型喷嘴设置于自吸式射流曝气装 置最上端,并位于进气腔体内;所述自吸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进气腔体 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气腔体的下方为锥形的气水混合室;所述气水混 合室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气水出口端,气水出口端的下方设置有导 管,导管与十字形扩散管连通。
所述圆锥收缩型喷嘴为锥形薄壁腔体结构,圆锥收缩型喷嘴的直 径较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进水延长管通过连接法兰与圆锥 收缩型喷嘴连接。
所述进气腔体为空心圆柱体。
所述自吸进气口处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进气延长管通过连接法 兰与自吸进气口连接。
所述十字形扩散管的尾部均与空心圆柱体结构的扩散混合腔的 内腔连通,并均布于扩散混合腔圆柱面一周;所述导管从扩散混合腔 的上平面与扩散混合腔内腔连通;所述十字形扩散管的端部为曝气 口。
所述十字形扩散管的曝气口设置于距离污水处理池底部20厘米 为最佳曝气位置。
所述进水延长管上设置有电磁计量表;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压力监 测表。
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污水池内水面以下50厘米为最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吸式射流曝气装 置通过设置圆锥收缩型喷嘴及潜水泵,使水以在较高的流速下通过圆 锥收缩型喷嘴,产生文丘里效应,在喷嘴处产生负压,由此达到自吸 的效果。同时,空气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空气的混合液经设 计的十字形扩散管进入曝气池内,形成均匀的曝气,有效地提高了射 流曝气装置的效率;自吸式射流曝气装置采用独立的结构设置,便于 安装、检修,整个装置可以采用工程塑料,达到防腐蚀、节约成本的 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 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吸进气口2圆锥收缩型喷嘴3进气腔体 4气水混合室5导管6十字形扩散管7扩散混合腔8曝气口 9进水延长管10进气延长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吸式射流曝气装置 包括自吸进气口(1)、圆锥收缩型喷嘴(2)、进气腔体(3)、气水 混合室(4)、导管(5)、十字形扩散管(6)、进水延长管(9)、进 气延长管(10)和潜水泵;所述圆锥收缩型喷嘴(2)设置于自吸式 射流曝气装置最上端,并位于进气腔体(3)内;所述自吸进气口(1) 通过管路与进气腔体(3)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气腔体(3)的下方 为锥形的气水混合室(4);所述气水混合室(4)的直径较小的一端 为气水出口端,气水出口端的下方设置有导管(5),导管(5)与十 字形扩散管(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8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