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橡胶沥青拌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6864.6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9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于澎;韩雪艳;申爱琴;郭寅川;李震南;郑盼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2;B01F1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沥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保温的用于室内试验的沥青拌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沥青 拌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公路的使用条件日益恶化,为了使道路沥青满足现代交通发展的需 求,必须对沥青进行改性以改善其性能。目前,发现掺加废旧橡胶粉的橡胶沥青具有温度敏 感性低,韧性好、弹性好、耐磨性好等优势,同时又为被称之为“黑色污染”的废橡胶的回收 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目前用于室内试验的橡胶沥青反应釜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携带不 方便,釜体内部的橡胶沥青盛放皿取放不安全,釜体内部橡胶沥青温度测量不准确,在橡胶 粉的掺加过程中温度有所下降,同时橡胶沥青的存放温度不能保证,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试验 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针对现有沥青反应釜存在的问题,开发一种便携、安全、控温效果及保温效果优 良的橡胶沥青拌合装置对室内试验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橡胶沥青反应釜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室内试验的橡 胶沥青拌合装置,该装置更安全,便携,保温效果更好,可以降低由于沥青老化或者搅拌不 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橡胶沥青拌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 设置有锅体,锅体上方设置有用于对锅体内沥青进行搅拌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密封锅 盖和若干搅拌叶片,并且密封锅盖位于搅拌叶片的上方,搅拌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锅体 内设置有加热管;支撑骨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搅拌轴的搅拌控制器和用于控制加热管的温 度控制器。
所述密封锅盖上设置有投料口和呼吸阀。
所述搅拌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用于测量锅体内沥青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沥青流出阀。
所述支撑骨架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搅拌轴高度的有手轮。
所述支撑骨架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与搅拌轴相连。
所述锅体通过固定管固定在支撑骨架上。
所述搅拌叶片为鱼骨形搅拌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比较轻便,试验中搬动比较方便。
(2)控制方便,本装置能够简单模仿工程试验过程中橡胶沥青的搅拌过程,通过位于搅 拌轴上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橡胶沥青温度,温度测量更准确,可大幅提高试验结果的准 确性。
(3)结构设计合理,锅体固定于侧面支撑骨架上,锅体保温效果好,可用于橡胶沥青的 保存。
(4)推广价值高,本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橡胶沥青的拌合,同时可以用于其它改性沥青的 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实验效果好,可 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橡胶沥青,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设备保温效果好,橡胶沥青的储 存效果优良。
进一步的,橡胶粉的投放可以通过锅体顶部的投料口多次投放,避免一次投放造成的胶 粉结团现象,同时搅拌叶片的鱼骨形设计可以使橡胶粉在整个锅体内部均匀分布,可以大幅 提高橡胶沥青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锅体固定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温度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图4为锅体剖面图。
其中,1为电机,2为温度控制器,3为呼吸阀,4为搅拌叶片,5为温度传感器,6为搅 拌轴,7为锅体,8为沥青流出阀,9为搅拌控制器,10为投料口,11为密封锅盖,12为支 撑骨架,13为锅体固定管,14为手轮,15为底座,16为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5,底座15上设置有支撑骨架12,支撑骨架12上设 置有锅体7,并且锅体7通过固定管13固定在支撑骨架12上;锅体7上方设置有用于对锅 体7内沥青进行搅拌的搅拌轴6,搅拌轴6上设置有密封锅盖11和若干搅拌叶片4,并且密 封锅盖11位于搅拌叶片4的上方,密封锅盖11上设置有投料口10和呼吸阀3;橡胶粉可以 分多次通过投料口10均匀投放而不降低锅体内部的温度。同时,呼气阀3可以用于调节内外 气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6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装置及信息输入方法
- 下一篇:模块组合型多电平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