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直流无刷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86104.5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5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光;李艳彪;王志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0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直流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一般由电机本体组件和减速装置构成,其中:电机本体组件 包括换向器、碳刷、电枢绕组、转子(即电枢铁芯)、定子(即磁瓦)、 机壳、转轴(即电枢轴)等;减速装置包括电机输出轴、齿轮(即蜗 轮)、减速箱体等;所述机壳和减速箱体配合紧固在一起,所述转轴 的一端为蜗杆形结构,该转轴的蜗杆形结构和齿轮啮合组成蜗轮蜗杆 机构(即减速传动副)。该电机也可称为有刷电机,应用于民用车库 门、仪器仪表、汽车等领域。由于该电机具有碳刷和换向器的配合, 其噪声较高、运行稳定性不够,影响了电机的高转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了一种不带有换向器和 碳刷的噪声较低、运行稳定的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永磁直流无刷电 机,包括转轴、机壳、转子、定子、电枢绕组,在所述转轴上、并在 机壳的两端处分别装有前端盖、后端盖,在所述转轴上、并在定子处 装有驱动器,该驱动器与电枢绕组连接,在所述定子上、并靠近驱动 器处、靠近前端盖处均装有绝缘片;在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及靠 近机壳处连接有螺杆。所述驱动器为双层板式结构,其层板之间内含 防干扰元器件的驱动线路板。
采用本发明结构后,通过驱动器与电枢绕组使转子产生感应而转 动,从而带动转轴旋转工作,已去除了原有的换向器和碳刷的组合, 其噪声较低、运行稳定性高、电干扰小、使用寿命长,且驱动器散热 效果好,有利于大大提升电机的转速和调控的精准度。可广泛应用于 办公机械、自动控制、仪表仪器、汽车等更多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可知,本发明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包括转轴1、 机壳5、转子7(磁钢及稀土钕铁硼材料)、定子8(硅钢材料)、电 枢绕组9(即漆包线),在所述转轴1(其外围)上、并在定子8处装 有(套有)驱动器12,该驱动器12与电枢绕组9连接,在所述定子 8上、并靠近驱动器12处、靠近前端盖2处均装有绝缘片10(含绝 缘胶带);在所述转轴1上、并在机壳5的两端处(通过滚动轴承4) 分别装有前端盖2、后端盖17,在所述前端盖2与后端盖17之间及 靠近机壳5处连接有螺杆15(一般为两件),以有利于加强电机整体 的牢固度和稳定性。
其中,所述驱动器12处于机壳5的内部而与转轴没有直接接触, 其再通过引线套18与外界电源相连,定子8通过厌氧胶层紧紧粘贴 在机壳5内;在所述转轴1上、并在滚动轴承4的侧边处装有挡圈 13。所述驱动器12为双层板式结构,其双层板之间内含防干扰元器 件的驱动线路板19,具有干扰小、散热面积大、容易散热的优点。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由外界电源通过引线套18 内的引线接通驱动器12工作,通过驱动器12与电枢绕组9的作用使 转子7产生感应而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进行旋转工作,且在定子8 上的、并在定子8与驱动器12、与前端盖2之间处的绝缘片10起到 了良好的绝缘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6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电机转子装配、拆卸用工装
- 下一篇:一种雨刮电机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