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射介入防护舱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5633.3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7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杨;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春杨 |
主分类号: | G21F3/00 | 分类号: | G21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 介入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过程中的防护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介入防护舱。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水平提升,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除了经过全日制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专业人员外,还有心内科医生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今年来介入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这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因病变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曝光,因此,诊疗术中给操作者带来的辐射伤害值得关注。
传统的介入防护装置,包括铅屏、挂帘及挡板等固有装置,以及铅衣、铅围脖、铅眼罩及铅头盔的辅助防护装置,介入科及心内科常用的介入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铅衣、铅帽、铅围脖等物品。但是传统的介入防护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可操作性低:传统铅衣、铅围脖繁重,虽然移动相对较灵活,但对人体颈椎及腰椎存在压迫,手术操作较多时会明显增加疲劳感;二、舒适度底:临床常用铅衣、铅围脖阻止汗液蒸发导致闷热,使舒适度明显减低,若调低室内空调温度,亦会增加患者受凉机会;三、屏蔽效果差:研究表明传统的铅衣、铅围脖组合的防护效率明显低于防护房对放射线的防护功能。如何制造出一款便于操作,舒适度高,防护效果好,对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防护的介入治疗防护装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了一种放射介入防护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以达到在介入诊疗中,便于操作,舒适度高,防护效果好,对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防护的目的。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放射介入防护舱,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舱,所述防护舱由上壁和两个侧壁围合而成,防护舱前下部固定横板,横板两端连接在两个侧壁上,上部活动封盖前壁,前壁分为两块,一块的前壁上开设与人身体契合的窗口,窗口上覆盖防护帘,另一块的前壁上开设与四肢契合的窗口,所述防护舱的上壁、两个侧壁、前壁和防护帘均由防辐射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两个侧壁前面上部边沿均设有“L”形槽,所述前壁适配插合在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前壁一侧或两侧边沿处开设若干定位孔,“L”形槽上开设与定位孔相配合的销孔,将前壁调节至需要的高度,定位孔与销孔重合后,定位孔与销孔内插入定位销,固定前壁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与人身体契合的窗口上部为半圆形,下部向下延伸至前壁边沿。
优选的是,所述与四肢契合的窗口上部为半圆形,下部向下延伸一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前壁上设有纵向通槽,通槽上开设孔,通槽内适配插合移动板,移动板上开设与四肢契合且不同尺寸的窗口,所述孔的尺寸大于移动板上的最大窗口;
所述移动板一侧或两侧边沿处开设若干定位孔,通槽上开设与定位孔相配合的销孔,调节移动板在孔中露出需要的尺寸窗口,定位孔与销孔重合后,定位孔与销孔内插入定位销,固定移动板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防辐射材料为铅玻璃。
优选的是,所述开设与人身体契合窗口的前壁高度与两个侧壁相等;所述开设与四肢契合窗口的前壁高度等于侧壁减去横板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春杨,未经于春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5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处理铀废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口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