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破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5547.2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8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延铮;史先刚;石啸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3/00 | 分类号: | B02C13/00;B02C13/282;G10K1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陈亚秋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进 破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是结构改进的破碎机。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建设公用设施如地下铁道、高速公路、桥梁,敷设地下管道和电缆等,以及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现场,都大量使用破碎设备,而破碎设备多是露天作业,四周无遮挡,在动作过程中会产生巨大噪音,使原来比较安静的环境成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同时现场操作人员所承受的噪声危害,并不亚于在强烈噪声的车间中操作的工人。同时这些噪声具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等特点,不仅形成噪音污染还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破碎机,该破碎机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的效果,可以将破碎机在进行破碎作业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离,防止形成噪音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破碎机,包括破碎箱、驱动机构、破碎转子、进料口、出料口和降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破碎箱上部,出料口设置在破碎箱下部,破碎转子设置在破碎箱内部,驱动机构设置在破碎箱外侧,驱动机构与破碎转子相连接,降噪机构设置在破碎箱外部;所述降噪机构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壁设置有隔音毡,在隔音毡内侧设置有泡沫玻璃层,在泡沫玻璃层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胶条,弹性胶条固定在吸音板上在吸音板与破碎箱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转子包括主轴,在主轴中部套置有套管,在套管上沿套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卡环,在卡环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穿孔,相邻两卡环上的穿孔同轴设置,在若干个卡环之间穿设有锤轴,在锤轴上且位于相邻两卡环之间设置有挡环,在锤轴上且位于挡环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锤头。
进一步的,所述锤头包括金属链,在金属链后端设置有链环,链环套置于锤轴上,在金属链前端设置有菱形锤头。
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破碎机的优点是,该破碎机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的效果,可以将破碎机在进行破碎作业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离,防止形成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破碎机的降噪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破碎机的破碎转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破碎机,包括破碎箱1、驱动机构、破碎转子、进料口2、出料口3和降噪机构,所述进料口2设置在破碎箱上部,出料口3设置在破碎箱下部,破碎转子设置在破碎箱1内部,驱动机构设置在破碎箱1外侧,驱动机构与破碎转子相连接,降噪机构设置在破碎箱1外部。石料自进料口2进入到破碎箱1内部,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破碎转子进行旋转破碎作业,由于石料在自身之间撞击及与破碎转子或破碎箱内壁之间进行撞击时会产生强烈的噪音,通过设置降噪机构可以将噪音阻隔在破碎箱内部,防止形成噪音污染。
降噪机构包括壳体4,在壳体内壁设置有隔音毡5,在隔音毡内侧设置有泡沫玻璃层6,在泡沫玻璃层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胶条7,弹性胶条7固定在吸音板8上,在吸音板与破碎箱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吸音板与破碎箱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形成一个吸间腔,将噪音形成的脉冲在吸间腔里进行收集,再通过吸音板8进行吸附,泡沫玻璃层具有丰富的网孔,可以对噪音脉冲进行进一步打乱和消散,提高了降噪效果,最后通过隔音毡将剩余的少量噪音脉冲进行吸附将噪音脉冲阻隔在壳体内。由于石料在撞击破碎箱时会产生振动,而泡沫玻璃6材料质地较脆,若振动过于激烈可能会导致泡沫玻璃6破碎,影响降噪效果,因此通过设置柔性的隔音毡5和弹性胶条7对泡沫玻璃进行保护。
破碎转子包括主轴9,在主轴中部套置有套管10,在套管10上沿套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卡环11,在卡环11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穿孔,相邻两卡环上的穿孔同轴设置,在若干个卡环之间穿设有锤轴12,在锤轴12上且位于相邻两卡环之间设置有挡环13,在锤轴12上且位于挡环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锤头。所述锤头包括金属链14,在金属链后端设置有链环15,链环15套置于锤轴上,在金属链14前端设置有菱形锤头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5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