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汽车用的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4723.0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明;张晓宇;胡琼琼;王博;姚宗宽;高溟;谢芳;乔磊;吴书香;苏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地址: | 014032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汽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型载货汽车用的车架,适用于搭载大功率发动机、重载、用于路况不好的车辆。
背景技术
匹配300mm上幅高860mm等宽车架车辆的载荷大,客户常要求匹配380马力以上的大排量、大功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多为12升排量以上,发动机的机体尺寸大、相关配件尺寸大。
目前,市场上的重载汽车为280‐340mm幅高的等宽车架,车架外宽度一般为850‐880mm,车架内部布置空间较为局促,不利于大功率发动机的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用的车架,解决车架内部布置空间较为局促,不利于大功率发动机的匹配的问题。
该车架在目前等宽车架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开发前宽后窄车架。可以将车架进行分段设计,通过车架前宽达到944mm来匹配大马力发动机及其相关系统,后部仍然采用现有860mm等宽度设计以沿袭原有设计减少新增零部件,不影响上装及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汽车用的车架,包括前接梁、外纵梁、衬梁、横梁,上述部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车架前部外宽为944mm,车架后部外宽为860mm:前部宽度944mm的变宽度位置起始距前接梁外端面1525mm,结束位置距前接梁外端面2020mm;外纵梁向内侧折弯处始于距外纵梁端部1525mm,结束于距外纵梁端部2020mm处,折弯处平滑过渡;外纵梁具有用于固定前接梁、衬梁和横梁的通孔;外纵梁外部高度为300mm。
前部宽度944mm,从车架主梁前段延续至1060.6mm处,整宽度过度截面位于上架布置上装位置、长形驾驶室后悬置之前。车架前部匹配不同的前接梁以匹配不同的驾驶室;采用标准孔距及孔型便于根据不同的上装布置需求及需达到的不同力学性能安装不同类型的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车架前部扩大宽度,使发动机的容纳空间增大,便于匹配大功率发动机、大容量的冷却系统、发动机附件等,提升水箱离地间隙的能力,增大整车接近角小,适合工程上使用。并且前部车架空间的增加有利于发动机布置位置的降低,从而使动力线位置降低车辆重心增加转弯的稳定性,通过车架前宽达到944mm来匹配大马力发动机及其相关系统,后部仍然采用现有860mm等宽度设计以沿袭原有设计减少新增零部件,不影响上装及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的轴测图。
图1b为图1a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车架中外纵梁的正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车架中外纵梁的A_A部位剖视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车架中外纵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如图1a所示,由前接梁1和外纵梁2、衬梁3、若干横梁4,通过螺栓5固定联接构成。横梁4与衬梁3接触,衬梁3嵌于纵梁2内部,以上连接通过螺栓5固定。前接梁1固定在纵梁2前端外部,通过螺栓5连接固定。前接梁1为车架最前端部的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架前部(不包括前接梁1)外宽为944mm,后部外宽为860mm,变宽度位置起始距前接梁1端面1525mm,结束位置距前接梁1端面2020mm。
如图3a、3b、3c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架组件中的外纵梁2,其外部高度为300mm,具有用于固定前接梁1、衬梁3和横梁4的通孔21。外纵梁2的折弯处始于距外纵梁2前端部1525mm,结束于距外纵梁2端部2020mm处,连续过渡。外纵梁厚度为4‐10mm,优选8mm,材料为B510。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架组件中的(内)衬梁3,厚度为4‐8mm,优选6mm,材料为B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4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电器新型触摸电极
- 下一篇:中波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