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箱的降噪试验台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84278.8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0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进;丁静;曹肖伟;黄则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燃油 试验 台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箱,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降噪的燃油箱实验台架。
背景技术
国外主机厂对汽车燃油机降噪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整车策略,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也频频出现在各类进口的高级轿车上。
国内很多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对燃油晃动噪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多集中于中低档轿车的研发,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见成熟和发展,中国客户将很快认识到燃油晃动噪声并将其作为整车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
各类科研机构没有市场的驱动,很少有人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去研究。国内部的燃油生产企业以及主机厂因参与国外品牌的整车设计和零部件研发,对这方面认识比较早。但由于燃油噪声涉及到很深层次的理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种跨学科的科研能力,所以发展技术很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燃油箱的降噪试验台架装置,该装置实用、成本较低,可以检测汽车燃油箱的燃油晃动噪声,进而可提出各种措施来抑制降低燃油箱的噪声以提高整车质量并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燃油箱的降噪试验台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试验台架装置包括基座、轨道、滑台和油箱、底部吸声板、金属刹杆、启停开关、刹杆开关;基座上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个刹杆凹槽,基座上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轨道;轨道上设置所述滑台,滑台可沿轨道滑行,滑台上设置所述油箱;金属刹杆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侧,金属刹杆一端活动设置在刹杆凹槽上,金属刹杆可以在刹杆凹槽上来回移动,金属刹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金属刹杆下方设置底部吸声板,底部吸声板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启停开关控制滑台运动与停止;刹杆开关控制金属刹杆的开合。
优选的,所述降噪试验台架装置还包括长方形工作板,长方形工作板上设置所述启停开关、刹杆开关。
优选的,所述油箱通过支架固定在滑台上。
优选的,所述金属刹杆位于所述基座上的端部设有圆形固定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这种试验台能够为燃油箱提供所要求的初始速度,之后提供一定的刹车加速度,模拟驾驶过程中的刹车状态,同时能够测量燃油箱停止运动后燃油晃动产生的噪声。产品开发初期,通过制造样件进行测量,能够在产品开发初期判断燃油箱的油液晃动噪声水平,为燃油箱噪声控制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第二,燃油箱试验台架作为零部件级别的实验,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油箱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这对于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本实用新型是测试一种降低燃油箱噪声的新型结构。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上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实用新型从实际需求出发,在噪声的源头和传递路径上进行降噪处理,提出一款汽车的燃油箱试验台架,这种试验台架的测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箱的降噪试验台架结构的设计结构图。
图中:启停开关1、金属刹杆2、轨道3、滑台和油箱4、底部吸声板5、基座6、滑杆凹槽7、刹杆开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汽车燃油箱的降噪试验台架装置,包括基座6、轨道3、滑台和油箱4、底部吸声板5、金属刹杆2、启停开关1、刹杆开关8。
基座6上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个刹杆凹槽7,基座6上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轨道3;轨道3上设置所述滑台,滑台可沿轨道滑行,滑台上设置所述油箱。
金属刹杆2设置在所述轨道3的两侧,金属刹杆2一端活动设置在刹杆凹槽7上,金属刹杆2可以在刹杆凹槽7上来回移动,金属刹杆2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6上。
金属刹杆2下方设置底部吸声板5,底部吸声板5固定在所述基座6上。
启停开关1控制滑台运动与停止;刹杆开关8控制金属刹杆2的开合。
上述降噪试验台架装置还包括长方形工作板,长方形工作板前方左右设置所述启停开关1、刹杆开关8。
油箱通过支架固定在滑台上。
金属刹杆2位于所述基座6上的端部设有圆形固定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4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