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折叠保护罩的防油溅锅铲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4079.7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聪 |
主分类号: | A47J43/28 | 分类号: | A47J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陈铭浩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护罩 防油溅 锅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折叠保护罩的防油溅锅铲。
背景技术
厨具是厨房用具的统称。厨房用具主要包括以下5大类:第一类是储藏用具;第二类是洗涤用具;第三类是调理用具;第四类是烹调用具;第五类是进餐用具。
锅铲,炒菜时用以翻拨原料,煮饭时搅米、起饭、铲锅粑的工具。
人们在炒菜或煎炸食物过程中,由于食物中含有水分,热油中容易发生油溅的情况,通常人们使用锅盖遮挡,但不能观察锅内食物烹饪程度,而且在翻炒时,手部会被溅出的热油烫伤,让很多人对烹饪食物心生胆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折叠保护罩的防油溅锅铲,能够有效防止炒菜时热油飞溅到烹饪者手上或其他部位所造成的烫伤。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锅铲柄(1)与锅铲头(5),所述锅铲柄(1)中部设置有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包括多个第一支架(401)以及与第一支架(401)连接的第二支架(402),以及覆盖在第一支架上的耐油面料(403);所述第一支架(401)上端设置有上巢(3);所述第二支架(402)上端设置有活动组件(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402)下端与第一支架(401)中间通过销钉连接,其连接处可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巢(3)包括上巢体(302),所述上巢体(302)为环形圆柱体结构,其侧面设置有方槽;所述上巢体(302)内部设置有连接块(301);所述连接块(301)为均匀布置的多个,其末端连接在锅铲柄(1)上;所述第一支架(401)末端设置在所述上巢体(302)上的方槽内并通过钢丝绳连接,其连接处可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2)包括滑动杆(202)以及设置在滑动杆(202)上下两端的活动轴(201)与下巢(203);所述滑动杆(202)为空心的圆柱体结构,其侧面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连接块(301)相匹配长条槽;所述滑动杆(202)设置在上巢(3)内,可上下滑动;所述下巢(203)为环形圆柱体结构,其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方槽,且所述第二支架(402)上端设置在所述下巢(203)的方槽内并通过钢丝绳连接,其连接处可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2)设置在锅铲柄(1)上,可上下滑动;所述活动组件(2)与锅铲柄(1)通过锁紧螺钉(6)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折叠保护罩的防油溅锅铲,保护罩可以折叠,使用方便;炒菜时展开保护罩能够防止热油飞溅烹饪者手上或其他部位,避免了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组件、上巢与锅铲柄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锅铲柄;2、活动组件;201、活动轴;202、滑动杆;203、下巢;3、上巢;301、连接块;302、上巢体;303、方槽;4、保护罩;401、第一支架;402、第二支架;403、耐油面料;5、锅铲头;6、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锅铲柄1与锅铲头5,所述锅铲柄1中部设置有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包括多个第一支架401以及与第一支架401连接的第二支架402,以及覆盖在第一支架上的耐油面料403;所述第一支架401上端设置有上巢3;所述第二支架402上端设置有活动组件2。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402下端与第一支架401中间通过销钉连接,其连接处可自由活动。
优选的,所述上巢3包括上巢体302,所述上巢体302为环形圆柱体结构,其侧面设置有方槽;所述上巢体302内部设置有连接块301;所述连接块301为均匀布置的多个,其末端连接在锅铲柄1上;所述第一支架401末端设置在所述上巢体302上的方槽内并通过钢丝绳连接,其连接处可自由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聪,未经林国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40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