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83803.4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吴旭维;赵崇卫;李华山;李晋;马虹;张世民;吕春晓;郭志芳;马成;兰蓝;苏同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9/013 | 分类号: | F28F9/013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壳 热交换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管壳式热交换器振动问题是热交换器工艺计算的关键之一,在高流速、 减少结构支撑以及运行工况不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横向流的冲击使得换热管 束产生共振,如果振幅达到足够大,则可能出现换热管结构破坏,造成热交 换器局部失效甚至整体报废。
热交换器无支撑跨距(振幅)最大的位置一般出现在管板和相邻折流板 之间,受流体流通空间和安装位置限制,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一是:通过改变热交换器结构尺寸来改变热交换器无支撑跨距,此种方 式由于改变了换热器的结构,因此,增加设计制造成本;另一种是:增加防 振隔板,此种方式结构简单,但防振效果较差,使用寿命短。因此,亟需一 种防振装置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其结构简单,在不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和安装 位置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管板与相邻折流板之间的无支撑跨距,而且,还 降低了热交换器的固有频率,解决了热交换器由于无支撑跨距过大引起的共 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安装在换热管 上的防振板,该防振板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管 穿过的管孔,其中,定距管内套装有拉杆,拉杆及定距管共同支撑防振板, 且定距管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及螺母。
所述防振板的流通面积大于或等于热交换器壳程流通面积,防振板缺口 处剩余管孔弓形高度小于或等于开孔直径的一半;防振板的材质、外径、开 孔位置与热交换器的折流板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简 单,在不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和安装位置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管板与相邻 折流板之间的无支撑跨距,而且,还降低了热交换器的固有频率,解决了热 交换器由于无支撑跨距过大引起的共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拉杆、2.管板、3.定距管、4.防振板、5.换热管、6.折流板、7.螺栓、 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安装在换热管5上的防振板4, 防振板4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4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管3穿过的管 孔,其中,定距管3内套装有拉杆1,拉杆1及定距管3共同支撑防振板4, 且定距管3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7及螺母8。
上述防振板4的流通面积大于或等于热交换器壳程流通面积,防振板4 缺口处剩余管孔弓形高度小于或等于开孔直径的一半;防振板的材质、外径、 开孔位置与热交换器的折流板6一致,以保证防振板4与热交换器的壳体的 圆滑接触并成一整体。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防振板4安装在换热管5上,且将拉杆1、定距 管3穿在换热管5内,拉杆1的一端穿入热交换器的管板2中,拉杆1另一 端穿出热交换器的折流板6,由定距管3定位,并由螺栓7及螺母8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 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3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塔喷头
- 下一篇:设有内螺纹的热交换铜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