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2600.3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娣;吴胜军;默克·科林;童晓晓;姜毅;易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浮装置,该漂浮装置可用于构建适应于 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
背景技术
消落带是指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季节性涨落,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周期性淹没而形 成的干湿交替地带。三峡工程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约349km2)、落差最大(145-175m海 拔高程间,垂直距离达30m)、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且具有高度景观异质性(半年水体, 半年陆地,地形多样)的消落带。作为水体与陆岸之间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区,消落带的生态 系统健康直接关系到库区水质安全、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消落带也称泛洪区或缓冲带,因长期自然演化作用,现已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植被覆盖度高,具备截留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多样性及审 美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但是,水库人工调蓄的运行方式导致水位大幅度波动、淹没时间过长、与自然水体涨幅 节律相反,消落带植被极易遭受干扰与破坏,特别是在一些坡度陡、土壤贫瘠的区域,退水 之后在一段时期内不容易建立植物群落,形成裸露的消落带,进一步造成水土流失、库岸失 稳、地质灾害频繁、面源污染加剧、景观恶化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威胁到水库水质安 全、库区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出于城镇建设和景观需求,缓坡型消落区因为地势较缓,土壤基质优良,其绿化 可采用较为柔和的人工植被重建。而对于陡坡型消落区,则以工程硬质化(包括水泥和钢筋 构件和特殊的施工结构)措施为主,即使采用人工植被重建,由于陡坡区土壤贫瘠、水位变 化幅度大、变化频繁等特性,还是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开挖、堆垒等施工。如申请号为 20101010273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库消落带陡坡地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该 专利即是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植被、并在坡面进行开挖种植以构成复合植被坡面恢复带,从 而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肥力和性质,使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但就目前实践来 看,这类技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筛选的植物不适宜大幅度水位变化,死亡腐烂的植物 进入水体后反而造成二次污染;(2)需要对消落带土地进行开挖回填、植物施工种植等方式 进行改造,其本质是对岸带生态系统的一种破坏。
水库消落区作为新生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且变化剧烈,植物顶极群落演化方向 尚属未知,这种工程改造和植物选择是否真正适合消落区生态系统,还值得探讨。虽然国外 提出一种“leavealone(不干预理论)”的生态修复理念,但这一理论仅适于人类活动较少的 地区,不适于库区城镇沿江而建,周边人口多、生态压力大的消落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辅助构建绿帘的装置,以解决陡坡型消落 带存在的生态难题,该装置不仅能承托耐水淹的爬藤植物,并且对消落区干扰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漂浮装置,包括若干个独立且相 连成串的竹节单体及连接在一端的消浪笼,所述各竹节单体及消浪笼间通过生物绳连接,所 述竹节单体为圆筒状,其上设有自锁式扎带,所述消浪笼由竹篾制成,其内部填充有泡沫块。
进一步,所述相邻竹节单体间的距离为5~8厘米,各竹节单体的长度为45~55厘米, 直径小于3厘米。
进一步,所述竹节单体上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自锁式扎带有两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采用自然材料制作,原料易得、成本低,环境友好, 无二次污染,对消落区扰动几乎为零,对于江、河、湖、库,不易生长植物的岩石陡坡以及 已经硬质化岸带均适用,尤其对水位波动较大的岸带效果最佳;与爬藤植物配合后即可灵活 应对水位涨落,既能对水退后的消落区进行快速绿化,又能在水涨后减少水浪对岸带侵蚀作 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绿帘还可拦截岸带上游面源污染,从而消减水体中污染物负荷。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 行说明:
图1为绿帘构建示意图;
图2为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方案一);
图3为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方案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该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2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报警装置的输液器
- 下一篇:一种公路除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