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航空地勤牵引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1640.6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尚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22 | 分类号: | B64F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5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地勤 牵引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航空地勤牵引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机场及航母甲板使用的飞机牵引车辆分为有杆或无杆牵引形式,有杆牵引车通过一个特制的杆来联接牵引车与飞机。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杆飞机牵引车的抱轮机构(公开号:CN102673799A),其包括车架、主举升连杆、副举升连杆、举升油缸、摆动主轴、摆动支架、压紧支架、压紧油缸和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顶推装置,顶推装置包括顶推主板、顶推油缸、滑块、定位板、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支撑平台下端设有顶推油缸,一侧设有顶推主板,顶推油缸另一端经销轴与顶推主板相铰接,顶推主板两端分别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定位板外侧设有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定位板经滑块与支撑臂上端面滑动连接,下定位板经滑块与支撑臂下端面滑动连接;顶推主板是由靠板和托板相交叉固定而成,靠板和托板两端分别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支撑平台上端中间设有拉线传感器,拉线传感器的拉线部分与顶推主板连接;顶推主板上设有位置开关,对应位置开关的支撑臂上设有感应块,位置开关与控制装置相连接。但是这种抱轮机构容易使牵引车发生侧滑及甩尾,操作的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航空地勤牵引车架,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牵引车的抱轮机构容易使牵引车发生侧滑及甩尾,操作的安全性较差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航空地勤牵引车架,包括主框架,所述的主框架的前端端面设有可与牵引车连接的主法兰,主框架的后端连接有两个连接臂,连接臂与主框架之间设有连杆,左右两根连杆分别连接有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的外侧都连接有可与牵引车从动轮连接的法兰和联轴器。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都通过连杆与主框架连接,这样牵引车在行驶过程中,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的调节范围较大,不会产生侧滑和甩尾事故。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臂的后端设有可与支撑支腿连接的轴承,这样通过铰接整个牵引车架可以随意与支撑支腿调整角度,可调节性较强。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臂的外侧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断面为“L”形。定位板可以对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起到定位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整体为“L”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抱轮装置设计以及中央铰接式联接,有效地避免发生牵引车侧滑及甩尾事故,驾驶员位置与飞机鼻轮成完美直线,并靠近抱轮装置,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无障碍的、完全自动化的装卸程序使操作非常简单和安全,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箱体抱轮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箱体抱轮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主框架1、主法兰2、连接臂3、连杆4、左箱体抱轮机构5、右箱体抱轮机构6、联轴器7、轴承8、定位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航空地勤牵引车架,如图1、图2、图3,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的前端端面设有可与牵引车连接的主法兰2,主框架的后端连接有两个连接臂3,连接臂与主框架之间设有连杆4,左右两根连杆分别连接有左箱体抱轮机构5、右箱体抱轮机构6,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的外侧都连接有可与牵引车从动轮连接的法兰和联轴器7。连接臂的后端设有可与支撑支腿连接的轴承8。连接臂的外侧设有定位板9,定位板的断面为“L”形。左箱体抱轮机构、右箱体抱轮机构整体为“L”形。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入到牵引车前部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尚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尚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1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