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0718.2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3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查花朝;刘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04;G0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长度 规格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电子设备的电路制作越来越复杂,输出接口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整合输出接口,然后利用电子线束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从而实现自身功能,通过对电子线束的端口进行一定程度的标示,来区分各接口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电子产品的线束对整个电子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电子产品的最终组装位置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不同的线束长度也变的至关重要,现在广泛使用的线束长度检测方法有手工测量和机器测量,手工测量需固定线束,然后再测量板上读出相应的测量值,存在人工误差且耗时较长,影响效率,而机器测量则能更好的克服这一点,然而机器测量相对较复杂,虽然只需要人工操作和在显示器上读取就好,但相对来说成本较高,结构较为复杂。
如果是生产高精度要求的产品自然需要机器进行高精度测量,但对于用来连接电子产品的电子线束,对于长度的精度要求相对不是很高,只需要线束长度在规格内就好,而不需要精确的知道线束的长度。
故而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线束长度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通过限位块与滑动凹槽之间的距离设置来检测待测线束的长度是否在规格内,通过连接装置来实现回路导通的电性测试,从而实现在线束长度测试的同时,完成了电性测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包括限位块、连接装置、接出线、滑动导轨和滑动凹槽,所述的连接装置与接出线、滑动导轨、滑动凹槽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测试凹槽和滑动孔位,所述的滑动导轨穿过滑动孔位,固定在滑动凹槽的两侧,所述的测试凹槽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顶针,所述的顶针与接出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外壳、斜面、弹性体、固定支杆和固定杆,所述的外壳与弹性体、固定支杆连接,所述的固定杆与弹性体、固定支杆连接,所述的斜面设置在固定杆的前端,且在弹性体未发生形变时处于测试凹槽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块与滑动凹槽的前后端距离分别为待测线束长度的规格下限值和规格上限值,且处于同一中心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动导轨为对称的两根圆柱形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借用弹性体的弹力实现待测线束的固定,通过限位块与滑动凹槽之间的距离设置来检测待测线束的长度是否在规格内,通过连接装置上的顶针与接出线的连接来实现回路导通的电性测试,从而实现在线束长度测试的同时,完成了电性测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对于人工测量来说,效率更高,测量精度更高,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装置本体1、限位块11、连接装置12、接出线13、滑动导轨14、滑动凹槽15、固定装置121、测试凹槽122、滑动孔位123、外壳1211、斜面1212、弹性体1213、固定支杆1214、固定杆1215、顶针1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检测线束长度规格的连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的装置本体1包括限位块11、连接装置12、接出线13、滑动导轨14和滑动凹槽15,所述的连接装置12与接出线13、滑动导轨14、滑动凹槽15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12包括固定装置121、测试凹槽122和滑动孔位123,所述的滑动导轨14穿过滑动孔位123,固定在滑动凹槽15的两侧,所述的测试凹槽122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顶针1221,所述的顶针1221与接出线1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0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FID物流管理系统
- 下一篇: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的调峰电源布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