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注塑粒子的挤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78569.6 | 申请日: | 2015-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2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石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康健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40 | 分类号: | B29C47/4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施建勇;陶圣如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注塑 粒子 挤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粒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高强度注塑粒子的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阶段的螺杆加料段较长,混炼与出料段较短,造成从混炼机出来的物料未能完全塑化,属于夹生料,进入单螺杆挤出机后仍然需要进一步混炼、塑化。
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粒子无法很好的实现均匀混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注塑粒子的挤出装置,通过双螺杆在同一挤出机上实现精准的熔融态粒子混料,操作方便,提高了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强度注塑粒子的挤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度注塑粒子的挤出装置,包括动力主机、传动箱、螺杆轴承、双螺杆、机筒、螺旋加料装置、料筒和水循环系统;所述传动箱一端连接动力主机,另一端连接螺杆轴承;所述螺杆轴承连接双螺杆;所述双螺杆安装在机筒内,所述机筒上方设置螺旋加料装置,所述螺旋加料装置上方设置料筒;所述双螺杆包括相互啮合的左螺杆和右螺杆,所述左螺杆和右螺杆均包括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和塑化段;熔融段一端连接进料段,另一端连接均化段;所述均化段连接塑化段。
所述料筒下方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所述料筒安装有电阻加热丝。
所述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和塑化段均设置有螺棱;在进料段,左螺杆和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2~3mm。在熔融段,左螺杆与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1.4~1.8mm;在均化段,左螺杆与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1.2~3.5mm;在塑化段,左螺杆与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0.8~1.5mm。
所述进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塑化段的螺棱距之比为2~2.5∶1.5~2∶2.5~3∶2.5~3。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输出管和水泵;所述水泵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输出管。
本挤出装置设置双螺杆,通过啮合的两螺杆组成的双螺杆,能够更加精准的混料并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和塑化效果,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主机、2-传动箱、3-螺杆轴承、4-双螺杆、4a-进料段、4b-熔融段、4c-均化段、4d-塑化段、5-机筒、6-螺旋加料装置、7-料筒、8-水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高强度注塑粒子的挤出装置,包括动力主机1、传动箱2、螺杆轴承3、双螺杆4、机筒5、螺旋加料装置6、料筒7、水循环系统8。
所述传动箱2一端连接动力主机1,另一端连接螺杆轴承3。所述螺杆轴承3连接双螺杆4。所述双螺杆4安装在机筒5内,所述机筒5上方设置螺旋加料装置6,所述螺旋加料装置6上方设置料筒7。所述料筒7下方设置有水循环系统8。所述料筒7安装有电阻加热丝。
工作时,动力主机1动作并带动传动箱2旋转,所述传动箱2通过螺杆轴承3带动双螺杆4相对转动。粒子加入到双螺杆4,在螺旋加料装置6的作用下进入料筒7。通过双螺杆4的相对转动,对粒子进行混料和混炼。电阻加热丝将粒子加热到熔融状态,混合效果更好。所述水循环系统8,有利于控制电阻加热丝的加热温度,使得在本挤出装置上实现了分段塑化熔融,塑化效果更好。
所述双螺杆4包括相互啮合的左螺杆和右螺杆,所述左螺杆和右螺杆均包括进料段4a、熔融段4b、均化段4c和塑化段4d。熔融段4b一端连接进料段4a,另一端连接均化段4c。所述均化段4c连接塑化段4d。
所述进料段4a、熔融段4b、均化段4c和塑化段4d均设置有螺棱。在进料段4a,左螺杆和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2~3mm。在熔融段4b,左螺杆与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1.4~1.8mm;在均化段4c,左螺杆与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1.2~3.5mm;在塑化段4d,左螺杆与右螺杆的啮合螺棱之间的轴向间距为0.8~1.5mm。
所述进料段4a、熔融段4b、均化段4c、塑化段4d的螺棱距之比为2~2.5∶1.5~2∶2.5~3∶2.5~3。
锥双螺杆中各段螺棱为彼此断开的独立螺棱,且进料段的螺距较大,而熔融段螺棱较密,使进料更顺畅,不会焦料,熔融段螺棱较密使混料更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康健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康健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8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