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77751.X | 申请日: | 2015-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苗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F16L55/045;F16L55/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填 管道 减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工程井下充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及开采规模的增大,矿井充填管道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矿山开采中必要的技术。目前矿井充填管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矿井充填中,主要以活塞式工业泵为动力,将充填材料充填入井下。
现有技术中,矿井充填管道技术有的对充填管道的功率进行改进,通过在一台泵的基础上增加泵的数量实现;有的在充填管道出料口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料口的数量;有的为了防止充填管道损坏,增加备用管道,没有从根本原因出发,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充填管道本身内部构造,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减压有效和充填顺畅的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针对充填管道本身提供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
为更好的优化矿井充填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用于矿井充填,其特征在于,包括充填管道、缓冲装置、压力感应器、信息采集装置、控制中心、泄压阀及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充填管道为“L”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充填管道内部,有效的减缓料浆下降的数量和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泄压阀为自动泄压,所述泄压阀共两个,所述泄压阀包括控制阀、活塞、溢流阀和弹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泄压阀示意图。
图3为缓冲装置侧视图。
图4为缓冲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情况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用于矿井充填,包括充填管道(1)、缓冲装置(2)、压力感应器(3)、闭合线路(4)、信息采集装置(5)、控制中心(6)、泄压阀(7)及底座(8)、(9)。
上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所述充填管道(1)为“L”型,用于充填材料料浆的输送。
上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所述缓冲装置(2)共两个,上下设置于管道内壁,用于缓冲料浆运行速度和数量。
上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所述压力感应器(3)共六个,用于监测充填管道外壁压力。
上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共两个,分别布置在管道两侧,通过闭合线路(4)与所述压力感应器(3)相连接,用于收集所述压力感应器(3)输出的数据。
上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所述控制中心(6)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相连接,所述控制中心(6)用于实时显示管道压力。
上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所述泄压阀(7)共两个,所述泄压阀(7)包括控制阀(10)、弹簧(11)、溢流阀(12)及活塞(13),当充填管道内料浆到达一定高度,料浆对所述活塞(13)的压力大于所述弹簧(11)对所述活塞(13)的弹力时,料浆就会进入所述泄压阀(7),通过所述溢流阀(12)排出。
所述一种“L”型充填管道减压系统,在一种实施例中,充填料浆经原有动力装置进入“L”型充填管道(1);料浆经过缓冲装置(2),所述缓冲装置(2)之间为料浆自由落体区间,内部有圆柱孔的缓冲装置对料浆有明显的缓冲作用;料浆继续下降,随着料浆的增多,会在“L”型充填管道(1)中上升一定高度,产生对管道壁的压力,同时对所述泄压阀(7)中的活塞(13)产生压力作用,当料浆对所述活塞(13)的压力大于所述弹簧(11)对所述活塞(13)的弹力时,料浆进入所述泄压阀(7),经所述溢流阀(12)排出,这样就会防止料浆产生压力过大,增加料浆运送顺畅的程度,同时所述控制中心(6)实时反应管道压力,当增大到一定值时,工人可以选择间隔停止料浆供应,保证“L”型充填管道的正常工作;所述底座(8)和底座(9)为支撑管道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代替,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7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