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送带上料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76177.6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4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刚;王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晓刚 |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 |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15103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122432 辽宁省朝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带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料机,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上料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装载设备无法将散碎物料在受限空间里装车,人工装车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产生大量粉尘,不利于人身健康。另外,现有装载设备存在耗能大、效率低、占用空间大、易产生粉尘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送带上料机,该设备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耗能小,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送带上料机,包括电动机、支撑平台、转盘、U形连接拱、轴销、刮斗,所述支撑平台角度与传送带角度相同,支撑平台与传送带间通过漏斗连接,支撑平台下设电动机,上设有转盘,转盘与电动机以轴连接,轴垂直于支撑平台,转盘与支撑平台平行,U形连接拱通过两个轴销与转盘连接,U形连接拱与支撑平台平行,U形连接拱连接刮斗,刮斗呈三面开口式,下缘为圆弧形。
转盘和支撑平台的间距与刮斗下缘和刮斗与U形连接拱连接处的间距相同。
所述的刮斗的下缘与支撑平台有0、5mm-1mm的缝隙。
所述的刮斗的下缘附有柔软耐磨材料。
所述支撑平台通过可调节支柱与地面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针对散碎物料的物理特性,设计了传送带上料机,该上料机通过转盘低速旋转带动刮斗旋转,刮斗将散碎物料以最短距离刮送到漏斗,该作业过程减少了粉尘弥散,改善了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克服了以往装载设备在受限空间无法作业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为电动机,2为支撑平台,3为转盘,4为U形连接拱,5为刮斗,6为轴销,7为传输带,8为漏斗;9为可调节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上料机构,其包括支撑平台2上设有转盘3,U形连接拱4通过双轴销与转盘连接,U形连接拱连接刮斗,当电动机启动时,带动转盘3旋转,同时,刮斗5随之旋转。U形连接拱4承受刮斗5旋转时横向的力。刮斗5的自重实现了与支撑平台2的无缝贴合。当刮斗5转到支撑平台2与地面的夹角时,U形连接拱4通过两个轴销与支撑平台2形成实时夹角,两个轴销承受刮斗5旋转时横向的力,保证刮斗5与地面的贴合,将物料推送到传输带7的漏斗8,完成物料的推送作业。
所述的刮斗5的下缘与支撑平台2保持0、5mm的缝隙,并且附有柔软耐磨材料,防止刮斗边缘磨损。
本发明针对散碎物料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以刮斗旋转刮取散碎物料并且刮送至传输带的上料机械。该作业过程减少了粉尘弥散,改善了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克服了以往装载设备在受限空间无法作业的缺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技术领域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但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晓刚,未经赵晓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6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