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厌氧菌培养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75774.7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韩作振;孙彬;闫华晓;赵辉;韩梅;赵延洋;孟瑞瑞;庄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22;C12M1/12;C12M1/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厌氧菌 培养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微生物实验操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厌氧菌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一般用于动植物细胞或微生物细胞的培养,往往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结构简单。 关于培养皿的技术性改进较多,除了常规的可以灭菌的具备不同直径的玻璃培养皿之外,还 有一次性的培养皿。但是,这些培养皿大都是利用有氧环境进行细胞培养的。目前专门用于 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培养皿却较少。
要培养厌氧菌,必须创造一个无氧的环境,有些厌氧菌甚至需要严格的无氧环境。通常 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或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环境中的游离氧,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常用的厌氧菌培养方法有许多,例如夹层培养法、厌氧工作箱培养法、厌氧袋培养法、生物 耗氧等方法。上述培养方法操作复杂,有些方法厌氧效果不理想。为了更便捷地培养厌氧微 生物,有必要制作一种专门用于培养厌氧菌的培养皿,要求这种培养皿具有良好的密闭效果, 能创造一种厌氧环境,同时培养过程简单易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厌氧菌培养皿,该培养皿具备密封 效果好,能提供厌氧环境,操作简单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厌氧菌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及盖体,所述培养皿本体与其上方的盖体通过 螺纹连接,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盖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配置有气体过滤 器,进气管上还配置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一闸阀位于气体过滤器和盖体之间。所述盖体顶部 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上具有用于放置氧气指示剂的球形观测腔,所述球形观测腔 与盖体之间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阀。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培养皿本体的内部相通,另一端可连接氮气气瓶。所述出 气管的一端也与培养皿本体的内部相通,另一端与外界相通。
优选地,所述气体过滤器为具有滤膜过滤层和活性炭的双层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培养皿本体开口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盖体开口端的内侧壁上设置 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安装座,安装座靠近内螺纹的一侧配置有橡 胶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 以及在盖体内设置密封圈,可以保证培养皿密闭效果,经进气管充入氮气,排气管排出培养 皿内原有的气体,使培养皿内的氧气含量下降,通过球形观测腔内的氧气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能够说明培养皿内的氧气含量是否达到了厌氧菌生长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 强,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厌氧菌培养皿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一种新型厌氧菌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及盖体2,所述培养皿本体1与其 上方的盖体2通过螺纹连接,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培养皿本体1开口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 外螺纹3,盖体2开口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4,所述外螺纹3与内螺纹4相适配。所述 盖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安装座5,安装座5靠近内螺纹4的一侧配置有橡胶密封圈6。 所述盖体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的一端与培养皿本体1的内部相通,另一 端可连接氮气气瓶。进气管7上配置有气体过滤器8,所述气体过滤器8优选具有滤膜过滤 层和活性炭的双层过滤器。
进气管7上还配置有第一闸阀9,第一闸阀9控制氮气经进气管7进入培养皿本体1和 盖体2形成的密闭空腔,所述第一闸阀9位于气体过滤器8和盖体2之间。所述盖体2顶部 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管10,出气管10的一端也与培养皿本体1的内部相通,另一端与外界 相通。出气管10上具有用于放置氧气指示剂的球形观测腔11,所述球形观测腔11与盖体2 之间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阀12,所述第二闸阀12控制培养皿本体1和盖体2形成的密 闭空腔内的气体,经由出气管10排到外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5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PCR仪的半导体制冷器
- 下一篇:细胞分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