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隐式硬塑安全气囊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2988.9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梅烨;李劲松;陈家涛;李美;金志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215 | 分类号: | B60R21/215 |
代理公司: |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 | 代理人: | 王传林 |
地址: | 570228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能力强 隐式硬塑 安全气囊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板副安全气囊盖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隐式硬塑安全气囊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装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大多数中高档的轿车都会配备带有气囊的副驾驶仪表板。为了保证气囊能够正常开启,通常会在仪表板下安装气囊盖板,气囊在爆破时会打开气囊盖板然后冲开仪表板弹出。但是,在传统的副驾驶气囊仪表板与气囊盖板处会存在可视的装接线,严重影响了内饰的美观。因此,为了提高内饰的装饰性,近年越来越多的车型配备了具有隐式气囊展开线(InvisibleAirbagLine)的仪表板,这种仪表板既无可视装接线,又能够保证气囊正常打开,很快便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因此,隐式气囊仪表板的应用越来越广,将会逐步代替传统的副驾驶气囊仪表板。
隐式安全气囊的开发在满足美观的同时又要保证气囊的可靠性。保证气囊的可靠性要求气囊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准确、迅速的展开且展开的同时不应有飞出物使乘客二次伤亡。隐式安全气囊仪表板包括硬质仪表板和软质仪表板,不同的仪表板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及流程,隐式安全气囊仪表板气囊区弱化线加工工艺是核心制造工艺之一。
参看图1,对于硬塑气囊盖板来说,残余厚度在小于0.5mm时,气囊冲破盖板的时间后变化较小,进一步减小残余厚度对于加快气囊弹出意义不大,但是如果可以进一步减小残余厚度,可以使爆破的缺口更加规则,减小产生的碎屑,若进一步减小残余厚度,则会出现盖板的承压能力下降,其外侧若划线处的应力过于集中,导致其抵抗不了外界的压力,很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隐式硬塑安全气囊盖板,能够进一步减小盖板弱化时的残余厚度的同时,具有分散弱化槽所受应力的作用,有效增加盖板的抗压能力,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盖板本体、U形开槽;盖板本体的周边开设有U形开槽;它还包含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设置在U形开槽上,且支撑条固定在盖板本体的内侧;所述的U形开槽的深度为0-0.5mm。
所述的支撑条与盖板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支撑条为“7”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于设置了支撑条,盖板本体所受应力分布较为分散,在减小弱化槽的深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弱化槽所受到的集中应力,有效地增加盖板本体的抗压能力,防止盖板本体从外侧压裂,且能够使气囊盖板更容易打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隐式硬塑安全气囊盖板,能够进一步减小盖板弱化时的残余厚度的同时,具有分散弱化槽所受应力的作用,有效增加盖板的抗压能力,实用性更强,且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盖板本体1、U形开槽2、支撑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图2-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盖板本体1、U形开槽2;盖板本体1的周边开设有U形开槽2;它还包含支撑条3;所述的支撑条3设置在U形开槽2上,且支撑条3固定在盖板本体1的内侧;所述的U形开槽2的深度为0-0.5mm。
所述的支撑条3与盖板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支撑条3为“7”字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由于设置了支撑条3,盖板本体1所受应力分布较为分散,在减小弱化槽的深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弱化槽所受到的集中应力,有效地增加盖板本体1的抗压能力,防止盖板本体1从外侧压裂,且能够使气囊盖板更容易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2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泥装饰画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骨灰雕塑成像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