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器交直流双路供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71882.7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5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锥;卢远宏;孙琳琳;李旭阳;韩轶楠;齐东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9/04 | 分类号: | H02J9/04;H02M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直流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具体说是一种逆变器交直流双路 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逆变器交直流双路供电系统,其主电路分两部分,一部分 是AC-DC变换,另一部分是DC-DC变换,两者初级高压隔离,二次输 出电压并联工作,如图1所示。包括:
交流输入1,该输入连接以下电源模块:
第一单路AC/DC电源模块3,该模块提供主板、液晶等部件电源;
第二单路AC/DC电源模块5,该模块提供驱动接触器线圈电源;
双路AC/DC电源模块4,该模块提供传感器部件电源。
直流输入2,该输入连接以下电源模块:
第一单路DC/DC电源模块6,该模块提供主板、液晶等部件电源;
第二单路DC/DC电源模块8,该模块提供驱动接触器线圈电源;
双路DC/DC电源模块7,该模块提供传感器部件电源。
如图1所示,传统的设计方案中,使用交流电输入母线和直流电 输入母线,两个母线各自配置电源模块,使用两个母线进行冗余设计, 当直流母线有电时,通过直流母线给DC/DC电源模块供电,当直流母 线无电时通过交流母线给AC/DC电源模块供电。该方案存在三个问 题:
一个是使用AC/DC和DC/DC两套供电电源模块,成本较高;
二是在直流母线切换到交流母线供电时,AC/DC电源模块切换和 DC/DC电源模块是存在瞬间切换的电源波动,该方案存在对设备供电 有瞬间失电的风险;
三是AC/DC和DC/DC两套供电电源模块都处于工作状态,电源损 耗较大,系统效率不高。
现有大功率逆变器供电使用的是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system,UPS)技术,当市电中断时(异常时),UPS能在4-10 毫秒内或“零”中断时间内将蓄电池的电源通过逆变转换的方式向负 载继续供应电力,使逆变器内电气部件维持正常的工作;但是UPS方 案存在不足,蓄电池充放电次数有限,一般的UPS寿命在两年;而逆 变器质保期一般是3年以上,正常情况下3年内,逆变器UPS要更换 一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 变器交直流双路供电系统,直接替代了UPS,成本更低,而且生命周 期更长,长期使用不需要维护和更换。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逆变器交直流双路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 2.1,直流输入2.2,二者均经过同一个整流滤波模块2.3后连接一 直流母线2.4,
直流母线2.4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单路DC/DC电源模块2.5、 双路DC/DC电源模块2.6、第二单路DC/DC电源模块2.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单路DC/DC电源模块2.5提供主 板、液晶等部件电源,
第二单路DC/DC电源模块2.7提供驱动接触器线圈电源,
双路DC/DC电源模块2.6提供传感器部件电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交流输入2.1的电压范围为 180V~510V,
交流输入2.1为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或三相380V交流或单相220V 交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流输入2.2来自逆变器直流母 线或者光伏电池组串直流输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流母线2.4的电压包括但不限 于直流157V~1400V。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单路DC/DC电源模块2.5包 括但不限于48/24/15/12/5V单路DC/DC电源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双路DC/DC电源模块2.6包括但 不限于±24/±15/±12/±5V双路DC/DC电源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单路DC/DC电源模块2.7包 括但不限于220/60/48/24单路DC/DC电源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流滤波模块2.3中使用二极管并联 切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变器交直流双路供电系统,采用开关电源给 逆变器的主板等部分供电,直接替代了UPS,成本更低,而且生命周 期更长,长期使用不需要维护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1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