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支架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0679.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8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茜;杜敬东;沈雪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茜 |
主分类号: | A61B34/30 | 分类号: | A61B3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专用 检查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支架台。
背景技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主要用于心脏外科和 前列腺切除术。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 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利用机器人做外科手术已日益普 及,美国仅2004年一年,机器人就成功完成了从前列腺切除到心脏外科等各种外科手术2万 例。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 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通常是手术室的 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就行了。据悉,该技术可让医生在地球的一端对另一端的 患者实施手术。目前最普通的机器人外科手术是前列腺切除术。一些外科医生也采用称为 “达芬奇”的机器人系统做心脏外科、妇产科及节育手术。2000年,机器人做的外科手术达 1500例,而2004年,机器人已实施了2万例手术。一般手术机器手主要由控制台和操作臂组 成,控制台由计算机系统、手术操作监视器、机器人控制监视器、操作手柄和输入输出设备 等组成。手术时外科医生可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控制台前,头靠在视野框上,双眼接受来自不 同摄像机的完整图像,共同合成术野的三维立体图。医生双手控制操作杆,手部动作传达到 机械臂的尖端,完成手术操作,从而增加操作的精确性和平稳性,这是一种新提出的主仆式 远距离操作模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支架台,属于一种微型的机器人 手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 查支架台,其主要构造有:支架底盘、转台、铰盘a、举臂、斜臂、端头、动力齿轮、扭力盘、扭 杆、拉杆、夹持钳、夹持台、换向齿轮轴、铰盘b、铰盘c,所述的支架底盘与转台之间通过铰盘 c相铰接,转台与举臂之间通过铰盘a相铰接,斜臂与端头之间通过铰盘b相铰接;
所述的换向齿轮轴一端贯通固定于动力齿轮内,另一端接入扭力盘上;所述的扭 力盘两端上各设有扭杆,夹持钳与夹持台之间通过拉杆相铰接,拉杆一端上铰接有扭杆。
上述的动力齿轮外接动力传入。
上述的夹持钳可夹持医疗手术器械。
上述的铰盘a、铰盘b、铰盘c受控于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了将复杂的机械人手术系统精细化,使得其中一个 重要部件能应对专门的医疗科室内,根据耳鼻喉科的手术特点进行了机械夹持件的改进, 使得夹持件能够更好的适用于耳鼻喉科医生的手术的协助机械,从而能够达到手术过程 中,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不精确性,以及人为误差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支架台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支架台核心部件结构图。
图中1-支架底盘,2-转台,3-铰盘,4-举臂,5-斜臂,6-端头,7-动力齿轮,8-扭力 盘,9-扭杆,10-拉杆,11-夹持钳,12-夹持台,13-换向齿轮轴,14-铰盘b,15-铰盘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支架台,其主要构造有:支架底盘1、转台2、铰盘 a3、举臂4、斜臂5、端头6、动力齿轮7、扭力盘8、扭杆9、拉杆10、夹持钳11、夹持台12、换向齿 轮轴13、铰盘b14、铰盘c15,所述的支架底盘1与转台2之间通过铰盘c15相铰接,转台2与举 臂4之间通过铰盘a3相铰接,斜臂5与端头6之间通过铰盘b14相铰接;
所述的换向齿轮轴13一端贯通固定于动力齿轮7内,另一端接入扭力盘8上;所述 的扭力盘8两端上各设有扭杆9,夹持钳11与夹持台12之间通过拉杆10相铰接,拉杆10一端 上铰接有扭杆9。
所述的动力齿轮7外接动力传入。
所述的夹持钳11可夹持医疗手术器械。
所述的铰盘a3、铰盘b14、铰盘c15受控于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通过铰盘a3、铰盘b14、铰盘c15的电信号控制,实现了夹 持钳11在几何三维空间的任意精细化定位;通过动力齿轮7外接动力传入控制可实现夹持 钳11张合的控制,从这两个方面,实现了协助耳鼻喉后医生的检查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茜,未经王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0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皮肤消毒刷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动态高压二氧化碳杀菌灭酶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