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桥梁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0014.7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薛继连;贾晋中;孟宪洪;葛凯;牛斌;马林;赵体波;苏永华;唐永康;何占元;尹成斐;赵德宽;罗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桥梁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预应力法加固桥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 桥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体外预应力法是桥梁加固领域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增设加固材 料与加固构造对原梁结构施加体外力(一般为偏心设置),施加的体外预应 力效应与外荷载效应的效果相反,可使梁体存储一定的预压应力以部分抵消 结构自重效应或者活载效应,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桥梁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工程领域,目前常用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材料为由钢绞线制成的预应力 钢束。如图1所示,体外预应力束加固体系需要在每侧梁端附近通过植入钢 筋与现浇混凝土增设1个锚固横梁1’(其内埋设导管、锚圈、垫板、螺旋筋 等),在桥跨内通过植筋与现浇混凝土增设1~2个转向横梁2’(其内埋设转 向器),同时需要对原横向加固构造进行局部凿除和改动。将体外预应力钢 束3’(体外预应力钢束一般为多根,图1中示意性的示出了一根)布设于 原结构的侧面,预应力钢束3’穿过两端锚固横梁内的预埋导管以及梁跨内转 向横梁2’的预埋转向器,通过千斤顶进行张拉后利用锚具锚固于锚固横梁。
但现有体外预应力束加固法中,锚固横梁作为一个整体承受所有预应力 束产生的预应力,导致预应力通常集中在同一断面和同一点,锚固力相对集 中,不利于应力扩散,为了避免锚固力相对集中,必然要求锚固横梁和转向 横梁具有较大的尺寸,同时需要在横梁内布设和张拉一定数量的横向预应力 束以降低锚固区主应力。由于加固体系自重较大(增设构造重量约占原结构 重量的8%~10%),加固体系对原桥梁结构的加固效率相应降低,另外加固 体系的自重也会增加桥墩及基础的负担,不适合一些安装空间受到限制的桥 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桥梁加固结构, 能够提高混凝土桥梁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避免混凝土桥梁局部应力集 中,并且加固体系的体积和自重较小,可保证抗裂性加固效果,且具有很高 的抗弯加固效率。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桥梁加固结构,包括 锚固在混凝土桥梁梁体受拉区的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锚固座和锚固在混凝 土桥梁梁体受拉区的另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二锚固座,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锚固 座沿混凝土桥梁的横向交错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锚固座沿混凝土桥梁的 横向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一个所述第二锚固座之间均连接有一 根预应力束,每根所述预应力束均张拉有预应力且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锚固座和第二锚固座的数量均为5个,其中三个所述 第一锚固座沿所述混凝土桥梁的横向对齐,另外两个所述第一锚固座沿所述 混凝土桥梁的横向对齐;其中三个所述第二锚固座沿所述混凝土桥梁的横向 对齐,另外两个所述第二锚固座沿所述混凝土桥梁的横向对齐;
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二锚固座之 间连接有所述预应力束,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两个 所述第二锚固座之间连接有所述预应力束。
优选地,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二锚 固座位于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二锚固 座之间。
优选地,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位于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一 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二锚固座之间,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二锚 固座位于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二锚固 座之间。
为了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地调整锚固螺栓的位置,以避开混凝土横梁的 浅层预应力钢束、管道,同时也便于各个锚固座的精准定位与现场安装,优 选地,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一锚固座、横向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二锚固座、 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一锚固座与横向对齐的三个所述第二锚固座分别为 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锚固座和第二锚固座均通过植入梁体的锚固螺栓或嵌 入梁体的锚固块体连接和固定在梁体表面,所述锚固块体的形状为棱柱体、 圆柱体或椭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预应力束为纤维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的板、束或棒材, 预应力束与梁体通过粘胶粘结或通过连接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0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