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履带拖拉机换挡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9738.X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潘劲松;吴自来;李小军;施邦邦;孙有成;李必超;王中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拖拉机 换挡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旋耕机,具体为一种履带拖拉机换挡操纵机构。
技术背景
履带拖拉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机械之一,履带拖拉机换挡操纵机构主要是通 过手动控制换挡杆来调节履带拖拉机变速箱档位轴的位置,实现履带拖拉机变速 档位的变换。现有技术履带拖拉机换挡操纵机构因结构限制,具有结构复杂、布 局松散、制造维护成本高、操作不方便、故障率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换挡灵活、操作省 力、经济耐用的履带拖拉机换挡操纵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履带拖拉机换挡操纵机构,包括底座总成、操纵机构、旋转机构和导向 机构,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拉杆,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立柱、“L”型转臂,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槽、卡子,所述操纵杆连接在底座总成上,所述立柱固定 在底座总成上,所述“L”型转臂两端分别与拉杆、导向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纵杆顶部设置有操纵手柄,所述操纵杆底部设置有操纵杆 底座,所述操纵杆底座固定在底座总成上,所述操纵杆铰接在操纵杆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操纵杆与拉杆间设置有拉臂和“U”型连接件,所述拉臂固 定在操纵杆上,所述“U”型连接件一端与拉臂铰接,所述“U”型连接件另一端 与拉杆通过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L”型转臂一端及中间拐角处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及 中间旋转转轴,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中间旋转转轴固定在深沟球 轴承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上端面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L”型转臂的第一转 轴安装在条形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末端设置有直角弯折,所述“L”型转臂另一端设置有 圆柱孔,所述拉杆末端的直角弯折安装在圆柱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末端的直角弯折上设置有限制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子为“U”型,所述“U”型卡子安装在导向槽下。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四周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将立柱固定在在底 座总成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装置中在所述操纵杆与拉杆间设置有拉臂和“U”型连接件,所述“U” 型连接件一端与拉臂铰接,另一端与拉杆通过螺丝固定,不仅能够调节拉杆的长 度;而且能够使拉杆在拖拉机垂直方向上进行旋转,安装拆卸方便;并且拉杆末 端在拖拉机左右方向上能够小幅度摆动,消除拉杆末端连接的“L”型转臂在旋 转过程中的弧形轨迹与拖拉机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2)本装置中在“L”型转臂的中间旋转转轴固定在立柱顶端的深沟球轴承 中,使“L”型转臂绕着深沟球轴承进行旋转运动,可以避免“L”型转臂与轴套 之间的磨损,使用寿命长。
(3)本装置中在导向槽上端面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L”型转臂的第一转 轴安装在条形孔中,通过第一转轴在条形孔中的位置移动,补偿“L”型转臂第 一转轴弧形转动轨迹与导向槽在拖拉机左右方向上直线移动轨迹间的位置偏差。
(4)本装置中在拉杆末端设置有直角弯折,所述拉杆末端的直角弯折安装 在“L”型转臂另一端的圆柱孔中,使拉杆与“L”型转臂间可自由转动,实现拖 拉机档位调节过程中拉杆与“L”型转臂间角度、位置变化需求。
(5)本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换挡灵活、操作省力,通过操纵杆在拖 拉机车体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实现变速箱换挡轴在拖拉机车体的左右移动,从而实 现变速箱档位间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L”型转臂结构侧视图。
1、底座总成,2、操纵机构,21、操纵杆,22、拉杆,221、限制孔,23、 操纵杆底座,24、操纵手柄,25、拉臂,26、“U”型连接件,3、旋转机构,31、 立柱,32、“L”型转臂,321、圆柱孔,322、第一转轴,323、及中间旋转转轴, 33、深沟球轴承,34、固定支架,4、导向机构,41、导向槽,411、条形孔,42、 卡子,5、变速箱档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97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安全驾驶系统
- 下一篇:三轮车用模块化前置锥齿增力增速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