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8077.9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4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青;顾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2;G07C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蓝牙 通讯 智能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概念越来越热,智能家具也变得炙手可热,而智能家具必然离不开安防,门锁又是最刚需的家庭安防。相较于传统的门锁,智能门锁有很多优点,一是便捷,不需要传统的钥匙,防止遗失钥匙的尴尬,二是大部分智能门锁隐蔽性更好,更加安全。如今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形形色色的智能门锁,但是一个是很多安装起来都比较麻烦,需要一些安装技巧,另外一个是很多都是打着智能的旗号添加了许多没有太大必要的功能,导致家里的老年人连最基本的开关门都有问题,还有些续航时间短,隔几天就要换电池或者充电,最关键的是这些智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便捷,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的智能门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智能门锁,包括控制器、电源模块、三极管控制电路、贯穿式直流电磁铁门锁、声音提示器以及解锁上锁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蓝牙通讯模块,所述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连接贯穿式直流电磁铁门锁,输入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电磁铁通电发生吸合动作,门锁打开,输入低电平,三极管Q2不导通,电磁铁不通电,锁舌由于自带的弹簧产生力使门锁处于关闭状态,声音提示器由三极管Q1控制,在上锁和解锁时发出提示声,所述解锁上锁器上设置有与门锁内的蓝牙通讯模块通信的蓝牙模块。
所述的控制器采用CC2541单片机。
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盒,电池盒输出连接整流电容C1,整流电容C1连接降压芯片W1,降压芯片W1连接滤波电容C2和稳压电容C3。
所述的解锁上锁器采用带蓝牙模块的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采用蓝牙技术,对传统的门锁技术进行升级,能够根据手机蓝牙信号和预设的控制程序对门锁进行智能控制,既实现了便捷化和智能化,又实现了安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贯穿式直流电磁铁门锁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声音提示器控制电路图。
图6是蓝牙智能锁工作示意图一。
图7是蓝牙智能锁工作示意图二。
图8是蓝牙智能锁工作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智能门锁,包括控制器、电源模块、三极管控制电路、贯穿式直流电磁铁门锁、声音提示器以及解锁上锁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蓝牙通讯模块,所述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连接贯穿式直流电磁铁门锁,输入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电磁铁通电发生吸合动作,门锁打开,输入低电平,三极管Q2不导通,电磁铁不通电,锁舌由于自带的弹簧产生力使门锁处于关闭状态,声音提示器由三极管Q1控制,在上锁和解锁时发出提示声,解锁器上设置有与门锁内的蓝牙通讯模块通信的蓝牙模块。解锁器可以采用带蓝牙模块的手机,在手机上预装解锁软件。
如图2,控制器采用单片机CC2541,单片机CC2541内部包括控制算法和蓝牙通讯协议。单片机CC2541是一款针对低能耗以及私有2.4GHz应用的功率优化的真正片载系统解决方案。VDD和GND是电源输入。RST_N是芯片的复位引脚。OUTA是用到的一个输出引脚,用于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去控制电磁铁的吸合,从而达到控制门锁的上锁和解锁的目的。BEEP是用到的另外一个输出引脚,用于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去控制声音提示器的发声或者不发声。
如图3,电源模块的Header1是三节电池串联之后的电池盒的输出端,2是正极,1是负极,之后并接的整流电容C1,让直流电更加的平滑,利用的是电容的充放电原理,然后连接降压芯片W1,将电池的电压转化成稳定的3.3V输出,之后连接的虑波电容C2和稳压电容C3,虑波电容C2主要是滤波和保护。稳压电容C3的主要作用是稳压,我们也称为输出电容。这里的VDD是输出电压,也是主控芯片以及电磁铁的电源,GND是整个系统板的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8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安全性配电箱
- 下一篇:α,α-二甲基苄醇催化氢解制异丙苯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