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实现逐级雾化的汽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8066.0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毛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琴 |
主分类号: | F02M19/06 | 分类号: | F02M19/06;F02M11/00;F02M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逐级 雾化 汽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化器。
背景技术
汽化器是一种发动机节能设备,适用所有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为动力的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现有燃烧技术无法100%燃烧干净,将汽化器安装在发动机附近,能充分吸收发动机周围热能,燃料在经过汽化器时雾化,催化为半气化状再进入喷射装置的发动机燃烧室,从而达到燃油改质效果。
现有技术中,汽化器中并没有设置通气结构,无法完成多级雾化以及自动补充空气量的任务,因此,汽化器的节能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多个气孔,实现逐级雾化的同时,增加空气中的氢氧含量的汽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逐级雾化的汽化器,包括进油接头、多个油喉接头以及出油接头;所述多个油喉接头首尾相接构成进油通道,所述进油接头与进油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油接头与进油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接头、油喉接头以及出油接头的端部设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进油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杆,所述油喉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杆,所述出油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杆安插在与进油接头相邻的油喉接头的第一插孔内;除了与出油接头相邻的油喉接头的第二插杆安插在出油接头的第二插孔内之外,其余的油喉接头的第二插杆安插在相邻的油喉接头的第一插孔内。
优选的,所述进油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出油接头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倒刺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为3-5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现逐级雾化的汽化器加接在发动机进油口处,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在输送燃料过程中,汽化器的多个通气孔会将燃料逐级多次雾化,催化为半气化状再进入喷射装置的发动机燃烧室,从而达到良好的燃油改质效果,并同时自动增加空气中的氢氧含量,使燃烧更彻底。达到节油效果与提高动力,还可降低尾气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现逐级雾化的汽化器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油接头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喉接头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油接头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进油接头12、油喉接头
13、出油接头14、通气孔
111、第一插杆112、第一连接杆
121、第一插孔122、第二插杆
131、第二插孔13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现逐级雾化的汽化器,包括进油接头11、多个油喉接头12以及出油接头13;多个油喉接头12首尾相接构成进油通道,进油接头11与进油通道的一端连接,出油接头13与进油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进油接头11、油喉接头12以及出油接头13的出油口的端部设有多个通气孔14。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现逐级雾化的汽化器加接在发动机进油口处,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在输送燃料过程中,汽化器的多个通气孔14会将燃料逐级多次雾化,催化为半气化状再进入喷射装置的发动机燃烧室,从而达到良好的燃油改质效果,并同时自动增加空气中的氢氧含量,使燃烧更彻底。达到节油效果与提高动力,还可降低尾气排放。
需要注意的是:将一条完整的汽化器出油口接入发动机燃烧室,汽化器出油方向离发动机燃烧室的喷射口越近越好,并安装在发动机表面附近发热的部位,汽化器会自动吸收发动机周围热能,当燃料经过汽化器时燃料已在汽化器内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进油接头11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杆111,油喉接头1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121,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杆122,出油接头13的一端设有第二插孔131;第一插杆111安插在与进油接头11相邻的油喉接头12的第一插孔121内;除了与出油接头13相邻的油喉接头12的第二插杆122安插在出油接头13的第二插孔131内之外,其余的油喉接头12的第二插杆122安插在相邻的油喉接头12的第一插孔12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琴,未经李小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8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