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7209.6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8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梅;晏才松;何云风;翁萍;柯其锐;王国辉;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吴志勇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电机 转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尤其是表面式永磁电机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永磁电机设计中,表面式永磁电机磁钢一般直接粘贴在转子铁心表面,外圈使 用无纬带等再进行固定。对于表面式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决定了磁钢装配的工艺难度,目前 电机多采用磁钢先充磁后安装的结构方式,磁钢多为充磁后直接安装在转子铁心上,由于 磁钢本身磁性能较高,磁力较大,与铁心间有相对吸力,不仅磁钢安装困难,同时磁钢容易 在安装过程中吸附在其它铁心位置,磁钢容易安装不平整,甚至使磁钢在安装过程中损坏。 不仅工艺性差,也使电机运行不可靠。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110371397.1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 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内嵌有由永磁材料制成的主激磁磁钢,转子铁芯两端设置有 由永磁材料制成的辅激磁磁钢,辅激磁磁钢外设有用于导通磁路的导磁板,主激磁磁钢和 辅激磁磁钢在转子铁芯中形成的磁极数量相同且极性相同。该发明的转子结构中主激磁磁 钢和辅激磁磁钢向同一导磁体(转子铁芯的一个磁极)共同激磁,聚磁于同一转子铁芯的磁 极,能有效提高了转子的激磁效果,提高了电机的磁负荷。但该发明不能解决表面式永磁电 机磁钢安装困难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其能够解决表 面式永磁电机磁钢安装困难,工艺难度大,电机运行不可靠,容易造成电机故障的技术问 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心、导磁板、磁钢、 无纬带;所述磁钢粘贴在导磁板上,导磁板与转子铁心相连,所述磁钢外表面缠绕有无纬 带。
所述转子铁心由转子冲片叠压而成;转子铁心上设有卡槽,所述导磁板和磁钢通 过卡槽与转子冲片固定连接。
所述磁钢与导磁板通过粘贴成为一体,再进行整体充磁。
所述磁钢为表面式结构。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磁钢粘贴在导磁板上;
步骤二:磁钢与导磁板粘贴完成后,再对导磁板和磁钢进行整体充磁;
步骤三:磁钢和导磁板充磁完成后,通过转子铁心上的卡槽,将磁钢和导磁板安装 在转子铁心上;
步骤四:磁钢和导磁板安装完成后,在磁钢外表面均匀缠绕无纬带,进行绑扎和固 定;
步骤五:将完成上述步骤后的电机转子整体浸漆、烘焙、固化。
在步骤三中,利用工装沿电机轴向将磁钢和导磁板推入转子铁心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运行可靠、安全。磁钢安装工艺简单,避免了转子 磁钢在安装过程中的损坏,提高了电机运行可靠性。转子采用磁钢先装配到导磁板上后充 磁的结构,导磁板和磁钢整体充磁,使磁钢装配工艺简单,极大的降低了磁钢装配工艺难 度,同时转子外圈用无纬带固定,保证了电机运行可靠性。当转子采用磁钢加导磁板结构 时,磁钢在充磁前就安装到导磁板表面,此时由于磁钢本身并无磁性,磁钢与导磁板间容易 粘贴,使磁钢可以均匀、平整的固定在导磁板上,磁钢粘贴到导磁板上后,再将导磁板和磁 钢整体充磁,同时由于转子铁心有卡槽,充磁后的导磁板和磁钢可以通过卡槽和工装,沿电 机轴向退入转子中,此种结构工艺简单,避免了磁钢装配不平整及因操作困难造成的磁钢 损坏,提高了电机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 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转子及转子冲片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转子铁心,2.导磁板,3.磁钢,4.卡槽,5.无纬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心1、导磁板2、磁钢3、无纬带5;所 述磁钢粘贴在导磁板上,导磁板连接转子铁心,所述磁钢外表面缠绕有无纬带。转子铁心上 设有卡槽4,所述导磁板和磁钢通过卡槽与转子冲片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7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