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匀浆和药物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5245.9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1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任春;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江涛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匀浆 药物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匀浆和药物输送 装置。
背景技术
护士通常通过输液管将匀浆输送至病人体内,以达到进食的目的。 她们还通过输液管与胃管连接,将药物输送至病人体内。进食和注药 不能同时进行,工作效率不高。同时,输送药物和匀浆的时候,病人 不小心,容易在输液管内形成回流,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匀浆和药物输送装 置,通过设置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使匀浆输送和注药工作既能 分别进行,也能同时进行,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防返 流活瓣,避免匀浆和药物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匀浆盒、 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所述匀浆盒通过第一输液管依次连接有孟 菲氏滴管、滴速调节器和胃管,所述滴速调节器与胃管之间的第一输 液管连通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的末端设有注药盒,所述第 一输液管内设有防返流活瓣。
使用时,通过匀浆盒和第一输液管输送匀浆,通过注药盒、第二 输液管和第一输液管输送药物。
匀浆输送和注药工作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节约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只进行注药工作时,关闭滴速调节器,防止药物回流至匀浆盒。
通过设置防返流活瓣,避免匀浆和药物回流。
注药口可注入口服药剂,口服药剂由病人的口服药粉碎后兑水混 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防返流活瓣设于所述第二输液管与胃管之间的第一 输液管,所述防返流活瓣还设于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匀浆盒之间的第一 输液管。
进一步,所述注药盒包括注药盒本体、注药口和堵头,所述堵头 通过连接带与注药盒本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液管与胃管之间的第一输液管的内径大于第 二输液管与匀浆盒之间的第一输液管的内径,所述第二输液管与胃管 之间的第一输液管的内径大于第二输液管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之间的夹角为40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通 过设置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使匀浆输送和注药工作既能分别进 行,也能同时进行,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防返流活瓣, 避免匀浆和药物回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匀浆盒;2、第一输液管;3、第二输液管;4、孟菲氏 滴管;5、滴速调节器;6、胃管;7、连接带;8、防返流活瓣;9、 注药盒本体;10、注药口;11、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 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匀浆盒、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 所述匀浆盒通过第一输液管依次连接有孟菲氏滴管、滴速调节器和胃 管,所述滴速调节器与胃管之间的第一输液管连通有第二输液管,所 述第二输液管的末端设有注药盒,所述第一输液管内设有防返流活瓣。
使用时,通过匀浆盒和第一输液管输送匀浆,通过注药盒、第二 输液管和第一输液管输送药物。
匀浆输送和注药工作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节约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只进行注药工作时,关闭滴速调节器,防止药物回流至匀浆盒。
通过设置防返流活瓣,避免匀浆和药物回流。
注药口可注入口服药剂,口服药剂由病人的口服药粉碎后兑水混 合而成。
如图1所示,为防止药物在第二输液管内回流,还防止药物回流 至匀浆盒,所述防返流活瓣设于所述第二输液管与胃管之间的第一输 液管,所述防返流活瓣还设于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匀浆盒之间的第一输 液管。
在单独输送匀浆的时候,还可以防止匀浆进入注药盒。
如图1所示,所述注药盒包括注药盒本体、注药口和堵头,所述 堵头通过连接带与注药盒本体连接。
使用时,将堵头取下,将药物注入注药盒本体即可。使用完毕后, 将堵头堵住注药口即可。
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保证匀浆和药物传输顺畅,所述第二输液管 与胃管之间的第一输液管的内径大于第二输液管与匀浆盒之间的第 一输液管的内径,所述第二输液管与胃管之间的第一输液管的内径大 于第二输液管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52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治疗鼻病的鼻塞
- 下一篇:一种多通路螺旋闭式鼻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