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触屏运动腰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4839.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泉福 |
主分类号: | A45C1/04 | 分类号: | A45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运动 腰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包,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触屏运动腰包。
背景技术
腰包为系扣于腰间的随身包体,其具有便携、不易丢失的特点,现有的腰 包都是只是单纯的用于存放东西,如一种带状运动腰包(申请号 201520428618.6)中提到的一种拉链设置于前端的腰包,对于现在夜跑爱好者 来说,其无法在跑步的同时任然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查看自己运动卡路里消耗量, 每次需要查看手机时都需要拉开拉链才能操作,不方便。
另外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种带触屏的运动腰包,其拉链设置于腰包主体 的内侧面,每次需要取出腰包内的钱物或其他小物品时,均需要解下腰包,拉 开拉链才行,另外该种结构破坏了腰包的防水性,当人在大量运动后,大量的 汗水容易通过拉链车缝口渗透到腰包内,容易把腰包内的钱渗湿,再通过拉链 的左右移动把钱和小物件磨坏,拉链装在贴身部位,拉链头容易卡肚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触屏运动腰包,其可以很方便的 直接通过触屏操作手机,另外取物方便,制作成本低。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触屏运 动腰包,包括腰包主体,所述腰包主体的两端缝制有弹性腰带,所述弹性腰带 通过卡扣连接成环状,所述腰包主体为带状袋体且在其外侧面热合有一顶部开 口的透明薄膜,在所述透明薄膜上部边口与腰包主体之间设置有一能够自由打 开的手按密封拉链,在所述手按密封拉链的内侧设置有一横向插口槽且所述横 向插口槽将腰包主体分割成外包体和内包体两个腔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腰包主体采用锦纶和TPU复合所制而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薄膜为TPU薄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薄膜上边口任意一端设置有一撕拉提手。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腰带为弹性松紧带且在其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薄膜左右任意一端上下分别设置有一连通至外 包体内部的纵向腰形穿线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新型触屏运动腰包,其腰包整体闭合口采用设置有 上部的手按密封拉链,当需要取出腰包内物品时,不需要解下腰包,只要拉开 手按密封拉链,就能取出手机和物品,避免取物品时的繁琐和容易掉出物品情 况发生,降低了传统车缝和拉链成本,将车缝部位放在腰包的上面,不会将运 动的汗水通过车缝部位渗入到腰包将钱与小物件渗湿和磨损;与贴身部位完全 平整,不会卡肚子,运动更舒适,另外手机在插接耳机线时比较方便,无需取 出手机即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腰包主体;2-弹性腰带;3-卡扣;4-长度调节扣;11-横向插口槽;12- 透明薄膜;13-手按密封拉链;14-外包体;15-内包体;121-撕拉提手;122-纵 向腰形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触屏运动腰包,包括腰包主体1,所述腰包主体1的 两端缝制有弹性腰带2,所述弹性腰带2通过卡扣3连接成环状,所述腰包主体 1为带状袋体且在其外侧面热合有一顶部开口的透明薄膜12,在所述透明薄膜 12上部边口与腰包主体1之间设置有一能够自由打开的手按密封拉链13,在所 述手按密封拉链13的内侧设置有一横向插口槽11且所述横向插口槽11将腰包 主体1分割成外包体14和内包体15两个腔体。
其中,所述腰包主体1采用锦纶和TPU复合所制而成;所述透明薄膜12为 TPU薄膜;所述透明薄膜12上边口任意一端设置有一撕拉提手121;所述弹性 腰带2为弹性松紧带且在其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4;所述透明薄膜12左右任意 一端上下分别设置有一连通至外包体14内部的纵向腰形穿线孔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泉福,未经王泉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48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