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4500.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3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科莱博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药领域的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 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 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 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 加热装置、冷却装置等组成。而现有技术中,反应釜的冷却装置通常是独立设 置,其冷却效果不佳且成本较高。反应釜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及其它复 合材料,而整个反应釜采用上述材料导致反应釜成本升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 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 升稳定控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双层反应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反应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周壁和 外周壁,所述内周壁和外周壁间隔设置,内周壁和外周壁之间为冷却腔,所述 内周壁形成反应室,所述冷却腔中设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穿过内、外周壁且 连通反应室与外部空间,所述排出管设置在主体侧面且位于反应室底部,排出 管中设有塞子,塞子与排出管可分离。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周壁上设有入口部和出口部,所述冷却腔中设有冷 却液。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入口部上设有入口连接管,所述出口部上设有出口连 接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周壁的材料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周壁包括内底壁和内侧壁,所述外周壁包括外底壁 和外侧壁,内、外底壁相对设置,内、外侧壁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设有顶壁,顶壁分别连接内、外 侧壁,顶壁设置在主体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出管具有管壁,所述管壁分别与内侧壁和外侧壁连 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反应釜结构简单,反应室与冷 却腔一体设置,能够更有效得提升对反应室的降温效率,有效控制反应室的温 度;此外,只需将内周壁采用耐腐蚀材料,可减少耐腐蚀材料的用量,降低反 应釜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反应釜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 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层反应釜100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 括内周壁11和外周壁12,所述内周壁11和外周壁12间隔设置,内周壁11和 外周壁12之间为冷却腔13。所述内周壁11形成反应室10,所述冷却腔13中 设有排出管14,所述排出管14穿过内、外周壁11、12且连通反应室与外部空 间。所述排出管14设置在主体1侧面且位于反应室10底部,排出管14中设有 塞子2,塞子2与排出管14可分离。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反应釜通过冷却腔对反 应室中进行化学反应的物质进行降温,从而提升降温效率;此外,通过排出管 能够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室内的物质单独快速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外周壁12上设有入口部3和出口部4, 所述冷却腔13中设有冷却液,通过在冷却腔13中加入冷却液可进一步提升降 温效果。所述入口部3上设有入口连接管31,所述出口部4上设有出口连接管 41,从而便于与外部管件进行配接。所述内周壁11的材料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避免进行反应的物质腐蚀反应室,同时,相比现有技术可减少耐腐蚀材料的用 量,降低制造成本。所述内周壁11包括内底壁111和内侧壁112,所述外周壁 12包括外底壁121和外侧壁122,内、外底壁111、121相对设置,内、外侧壁 112、122相对设置。所述内侧壁112和外侧壁122之间设有顶壁15,顶壁15 分别连接内、外侧壁,顶壁15设置在主体1两侧,从而使冷却液可充满在反应 室的四周及底部。所述排出管14具有管壁141,所述管壁141分别与内侧壁和 外侧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科莱博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科莱博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4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信号控制一体化实验教学装置
- 下一篇:数字电源通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