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4355.3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0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袁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华裕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627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钛合金 超声波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钛管或钛合金管进行探伤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超声波探伤仪、采用水浸聚焦法对钛管或钛合金管管内裂纹、气孔等缺陷进行探伤检测。该探伤方法是以水作为耦合剂,将待检测的钛管或钛合金管完全浸没在水中进行检测的,在检测过后,为防止管件表面留有水印、影响外观,现有的,通常是采用人工将管件表面的水渍擦干,其擦干速度慢、管件表面可能仍有水印残留,费时费力;也有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采用该方法进行烘干操作时,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却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该刮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有效地去除了经探伤后钛管或钛合金管管外壁上的水珠,且不会留下水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所述刮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超声波探伤仪出口端上的支架、沿前后方向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刮水器,经所述超声波探伤仪探伤后的钛管或钛合金管可沿自身轴心线方向穿设通过所述刮水器,所述刮水器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套与外套、嵌设在所述内套与外套间的刮水环,所述刮水环可紧密地套设在所述钛管的径向外侧壁上,所述内套的周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的内侧壁间构成一排水腔,所述内套与外套的侧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一排水孔与第二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的刮水环是由耐磨橡胶制成的。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的位置不相重叠。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排水孔有多个,所有所述第一排水孔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内套的前端侧壁上,所述的第二排水孔也有多个,所有所述第二排水孔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外套的前端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内套的内径大于所述钛管或钛合金管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的内套与外套是通过螺纹相连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套、外套、刮水环同轴心线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均是采用了耐腐蚀的塑料制成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刮水装置,采用了由内套、外套、刮水环构成的刮水器,使经过探伤后的钛管或钛合金管可沿自身轴向穿过刮水器,通过刮水环将管外壁上的水刮除,并通过内套与外套间设置的排水腔将水排出,从而有效地将钛管或钛合金管管外壁上的水珠刮除干净并确保了不会在管外壁上留下水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刮水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中刮水器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中刮水器的正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中刮水器的右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中刮水器的分解图;
其中:10、刮水器;1、内套;2、外套;3、刮水环;11、第一排水孔;21、第二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以下关于方向的描述中,均是以钛管或钛合金管的出口方向为“前”,反之为“后”定义的。
一种用于钛及钛合金管超声波探伤仪上的刮水装置,该刮水装置包括设于超声波探伤仪出口端上的支架(图中未示出)、沿前后方向安装在支架上的刮水器10。经超声波探伤仪探伤后的钛管或钛合金管可沿自身轴心线方向穿设通过该刮水器10,从而将管外壁上的水珠刮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华裕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华裕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4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氟化硫开关取气口压盖
- 下一篇:多人控制照明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