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粗纱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3472.8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红;邢承凤;刘建;陈耀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8 | 分类号: | B65H75/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粗纱筒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落纱粗纱机、尾纱清除机和粗细联 输送系统的粗纱筒管。
背景技术
粗纱筒管是一种用于粗纱生产、输送、储存的必备载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纺织品 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纺织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趋向于小批量多品种。当前纺织厂主要通 过采用不同颜色的粗纱管来区分粗纱品种,以确保特定颜色的筒管和特定品种的粗纱相对 应,这就需要储备大量的粗纱管,造成某一品种粗纱在小批量生产时会空置很多筒管,不 仅浪费成本,占用大量存储空间,还需要一定的人力来维护、管理粗纱管。
此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升级和广泛应用,自动尾纱清除机已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取 管、手动清除尾纱方式,同时,该设备配合粗细联输送系统使用,还能实现在线检测、尾 管筛查、品种识别等一系列智能化要求。在该工序环节,当带有尾纱残留的粗纱筒管被自 动输送至尾纱清除机时,需要通过一种色标传感器来检测尾纱是否清除干净,该传感器的 工作原理是通过与非色标区相比较来实现色标检测,即通过筒管上尾纱的颜色与筒管本身 颜色的比较来检测尾纱是否清除干净。所以,当筒管为不同颜色时,色标传感器对筒管和 尾纱的色差对比分辨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一色差区间内,会降低色标传感器的检测 能力和准确率,从而造成尾纱清除不净以及清除效率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通过在粗纱管上加套色环、色圈的方式, 例如:专利号为200720037532.8,公告日为2008年2月27日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粗纱管用色环,专利号为200920291980.X,公告日为2010年10月1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公 开了一种粗纱管标识专用色圈,采取在粗纱管底部套装与粗纱管形状吻合的色环或色圈用 来区分不同类别的粗纱管,但目前各纺织厂所使用的粗纱管形式多样,若采用上述技术方 案往往需要个性化定制,不但不方便,而且很难统一。此外,所用色环基本上是塑料材质, 而且是将色环或色圈套装在粗纱管上,当粗纱管在高速旋转时,色环或色圈很容易松脱并 振动,不利于粗纱成型,影响纺纱质量;还有,色环均安装在筒管底部,直径大于筒管并 凸出,易挂花且不利于粗纱退绕。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粗纱筒管,无需采用大量、 不同颜色的粗纱筒管来区分不同品种的粗纱,避免在尾纱清除环节由于不同颜色的粗纱筒 管对色标传感器色差分辨率造成干扰,提高尾纱清除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避免由于筒管的 颜色差异性造成的各种成本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粗纱筒管,包括中空圆柱体的管 体,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安装 底座的内周表面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若干联接齿,在管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或在安 装底座顶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嵌装有第一色圈。
进一步讲,在管体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嵌装有第二色圈。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宽度均为10mm,深度均为1mm。所述第一色圈和第二色 圈均采用橡胶材质。所述第一色圈和第二色圈的颜色不同。
所述管体与所述安装底座为一体成型或由分体组装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为了保证检测分析的准确和稳定,以提高尾纱清除的效率和质量,通常,粗纱筒管的 管体仅为一种颜色,且与尾纱的色差区间相同,尾纱清除机清除尾纱时色标传感器的识别 能力一致,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产能准确计算筒管所需数量,无需考虑由于粗纱品种的 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筒管储备,降低了前期成本投入和存储、管理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粗纱筒管是通过嵌套不同颜色胶圈的方式对应特定的粗纱品种,尤其适 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纺织生产需求,安装、调整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粗纱筒管可以设有两个颜色不同的色圈,同时标识纺粗纱品种及对应的 纱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粗纱筒管实施例1管体的轴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粗纱筒管实施例2管体的轴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粗纱筒管实施例2的轴向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粗纱筒管实施例1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3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光稳定复合功能型母料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级增韧增强PVC复合材料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