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无双模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1436.8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1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祥;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H04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双模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无双模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然而,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逐渐延伸至汽车领域,互联网汽车或 者智能汽车已经呼之欲出,智能汽车的一大要素即是与手机进行信息交互,由于蓝 牙一般分主从设备,手机和智能汽车又一般都作为主设备存在,因此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设计一些协议,较为繁琐,WiFiDirect的验证又存在稳定性不高的缺陷,一种 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在车上设计接口与手机连接可以获得稳定的数据传输,同时保证 安全性。
但是,目前智能手机平均待机时间只有一天左右,其充电需求之非常大,随时 可能在汽车上充电,目前的无线充电大致分为QI和PMA两种标准,为此,一些 双模设备应运而生,例如中国专利CN204316162U公开了一种双模无线充电装置, 该装置用于为用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输入组件、充电控制组 件和充电输出组件,充电输出组件包括Qi通讯电路、PMA通讯电路和线圈,Qi通 讯电路和PMA通讯电路的两端均分别与充电控制组件和线圈连接,线圈与用电设 备无线连接,由于同时配备Qi通讯电路和PMA通讯电路,可根据放置在无线充 电接受器的类型进行智能识别选择Qi或PMA模式进行充电,并可以实现5W以 上的无线充电。
然而,上述双模无线充电装置并不能充当手机与智能汽车之间信息交互的媒 介,当手机进行充电时,其再通过接口进行连接会很不方便,甚至接口本身的存在 就是累赘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载无 双模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载无双模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输入组件、控制组件和双 模充电输出组件,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由相互连接的NFC控制电路和NFC天线组 成的NFC通讯组件,所述NFC控制电路与控制组件连接。
所述双模充电输出组件包括Qi通讯电路、PMA通讯电路和线圈,所述Qi通 讯电路和PMA通讯电路的两端均分别与控制组件和线圈连接,所述线圈与用电设 备无线连接。
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并将壳体分隔为两个腔室的屏蔽 罩,所述线圈设于一个腔室中,所述控制组件设于另一个腔室中。
所述壳体由相互套和的底罩和盖板组成。
所述NFC天线设于壳体的外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原双模无线充电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NFC通讯组件,可以在为手机充 电的同时,充当手机和汽车之间通讯的媒介,并且在手机不需要充电的时候,可以 通过关闭双模充电输出组件,依然实现手机和汽车之间的通讯。
2)将线圈和控制组件之间用频蔽罩分隔,可以避免无线充电过程中释放的电 磁场干扰控制组件,引起控制组件的发热,避免控制组件受损。
3)NFC天线设于壳体的外表面上,可以避免与无线充电的电磁场相互干扰, 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Qi通讯电路具体电路图;
图3为PMA通讯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4为壳体及频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NFC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充电输入组件,2、控制组件,3、双模充电输出组件,4、NFC通 讯组件,11、直流电源,12、DC-DC变换电路,21、控制器,22、过压过流控制 电路,31、Qi通讯电路,32、PMA通讯电路,33、线圈,34、无线充电线圈驱动 器,35、驱动线圈,41、NFC控制电路,42、NFC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车载无双模无线充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输入组件1、 控制组件2和双模充电输出组件3,充电装置还包括由相互连接的NFC控制电路 41和NFC天线42组成的NFC通讯组件4,NFC控制电路41与控制组件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14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