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0585.2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6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旭;张健;杨现文;吴天书;李林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B1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收发 模块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HSPA+ 网络的3.75G2km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在过去二十年广泛普及,全球通信业务获得了巨大成功,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迅速扩大,通信网络面临着提供更快传输速率、 更短时延、更高频带以及更低运营成本的迫切需求。目前,3G已无 法满足用户和市场的庞杂需求,然而现有的光模块组件很难配合3G 网络的HSPA到3.75G网络的HSPA+网络的升级部署,进而很好的 满足终端用户对上网速率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配合3G网络的HSPA到3.75G网 络的HSPA+网络的升级部署,满足终端用户对上网速率的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模 块组件,包括:金属外壳、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以及PCB电路; 所述PCB电路集成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器、MCU控制器以及缓启 动器;
其中,所述光发射组件一端与所述光接收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 述驱动芯片相连,用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输出;
所述光接收组件另一端与所述限幅放大器相连,用以将接收到的 所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电转换;
所述MCU控制器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限幅 放大器相连,用以实时监控所述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
所述缓启动器一端与所述光发射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光接收 组件相连,用以缓启动所述光发射组件以及所述光接收组件;
所述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驱动芯片、限幅放大器、MCU控 制器以及缓启动器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芯片为LDD驱动芯片。
优选地,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缓启动器之间的电接口中,所述 光发射组件供电电源和所述光接收组件供电电源在所述PCB电路内 部相连,用以使所述光发射组件与所述光接收组件电源的上电时序保 持一致。
优选地,所述PCB电路采用无螺丝的固定方式固定。
优选地,所述光发射组件和所述光接收组件均采用新型高带宽 TO-CAN。
优选地,所述限幅放大器采用可选择的带宽模式,所述限幅放大 器的芯片支持4.25G滤波带宽。
优选地,在所述金属外壳内设置有塑料压块,用以固定所述PCB 电路。
优选地,所述塑料压块采用防ESD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包括金属外壳、 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以及PCB电路。采用无螺丝固定以及塑料 压块组装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小组装后PCB与金属外壳结构件之 间的应力,避免由于应力的释放导致光参数指标的变化。同时,PCB 内部的电源管理方式采用光发射组件电源与光接收组件电源短接的 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终端用户的部分设备由于上电时序的差异导致 模块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能够有效地配合3G网络的HSPA到3.75G 网络的HSPA+网络的升级部署,满足终端用户对上网速率的使用需 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 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组件 的金属外壳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电路板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压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 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0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