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智能测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60582.9 | 申请日: | 2015-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姚柳青;袁忠何;姜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耳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余丽霞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智能 测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健康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恒温 动物的人类,体温无疑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体温的实时 监测,可以很直观地把握机体的生命状态,由此温度计成了日常家庭必备和 临床医学的基本医用器具。
水银温度计以低廉的价格、相对稳定的性能和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成为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体温测量工具,但其弊端亦很明显,即水银温度计的读 数很不方便且易破碎、暴露出来的水银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均有损害。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完善的当代,传统的体温测 量技术已经不能为现代人所适用,人们正在探索更加快捷、更易操作的体温 测量方式,远红外技术的发展使非接触式体温测量成为可能,红外体温计解 决了传统体温计测量时必须接触的问题,它以较短的响应时间、较高的测量 精度和准确度满足了人们的对现代体温测温的要求。
在公开号为CN204133440U的专利文献(以下称之为对比文件1)中公 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对比文件1所提及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一 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体温计必须接触测量的问题,并以较短的响应时间、 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满足人们对不同测温方式的需求,另一方面,其不 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干扰,性能稳定,读数方便,可以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适合老人、儿童及病人监护使用。
对比文件1所提及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在使用时,其非接触式红外温 度传感器,不论其有效范围内是否存在待检测的人体,均会工作产生信号, 而此时产生的信号不存在测量价值,属于干扰信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或减缓至少上述缺点中的部分,特此提供一种 便携式智能测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置有:
测距模块,测量待测温物体相对壳体的距离,产生测距信号;
红外测温模块,非接触地测量待测温物体的温度,产生温度信号;
主控制器、在所述测距信号位于工作范围后,启动所述红外测温模块并 接收温度信号;
通讯模块,通讯所述主控制器接收的温度信号至移动终端;
电源模块,供电所述红外测距模块、测温模块以及主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USB接口电路和固定于壳体的USB接头, 所述USB接头通过USB接口电路与主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USB-HID供电电路,所述USB-HID供电电 路的输入端与USB接头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模块以 及主控制器的电源端。
另外,所述壳体配套有壳套,所述壳套防护所述USB接头。
更进一步,所述壳套与壳体旋转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套和壳体通过中空的转轴旋转连接,所述测距模块的探 头以及红外测温模块的探头均设于所述转轴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连接有钥匙扣。
本实用新型仅在壳体靠近待测量物体时,方可启动红外测温模块,对待 测量物体进行非接触式测温,避免在壳体距离待测量物体较远时,红外测温 模块测量测量取得明显存在误差的温度信号,防止误操作,同时能够降低实 际使用的能耗。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所附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其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为便携式智能测温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状态图;
图3为壳体内部的电路框图;
图4为便携式智能测温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MicroUSB接头;2、转轴;3、钥匙扣;4、壳套;5、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 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 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智能测温装置包括壳体5,在壳 体5的一侧设有MicroUSB接头1,在壳体5的中部通过中空的转轴2旋转 连接有壳套4,在壳套4上固定有钥匙扣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耳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长耳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0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的平台设备
 - 下一篇:一种婴幼儿身高体重测量装置
 





